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诗句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赵国的相国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官居廉颇之上。廉颇感到不满,认为蔺相如只是靠嘴皮子逞能,却比自己官位高,并且因为蔺相如出身低微而感到耻辱,因此他打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后,不愿和廉颇见面。每当有朝会的时候,蔺相如总是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并列朝堂。不久,蔺相如外出,看见廉颇,就拉着车子躲开。这时,他的随从人员纷纷劝他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如今您和廉将军地位相等,而您又常常用恶言侮辱廉将军,而您又惧怕他,这使我们非常担忧害怕。况且平庸无能的人尚且以他为耻,更何况是我们的将相呢?我们都是平庸无能的人,请您允许我们辞官。”蔺相如坚持要他们留下,说:“您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廉颇说:“当然不能比。”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我和廉将军两人在呀。如今两虎争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大事放在前面,私人的仇恨放在后面啊!”廉颇听了这番话,感到十分惭愧,便脱掉上衣,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他说:“我这个卑贱的人,不知将军您能够宽容到这个地步!”两人终于欢聚在一起,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赏析
此文记载了战国时期赵国宰相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放弃个人恩怨的故事。文章通过叙述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因职位高低引发的冲突及其最终和解的过程,展示了两位英雄人物胸怀大局、不计前嫌的高尚品格。

文章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廉颇自恃功劳卓著,却因嫉妒蔺相如的才能而心生忌恨,言辞中流露出对蔺相如的蔑视。而蔺相如则表现出了谦逊低调的态度,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也选择忍让。这种对比鲜明地揭示了两位英雄的不同性格特点。

文章中还体现了两人在处理矛盾时的成熟态度。面对廉颇的挑战和威胁,蔺相如选择忍耐并寻找化解矛盾的方法。他通过解释自己的立场和考虑国家的大局来缓和双方的矛盾。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和远见,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友人的关怀。

这篇文章还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能力解决眼前的困境,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实现真正的团结与合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