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原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诗句】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
【注释】
新垣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善于游说,曾说服赵魏两国共同对付秦国。
先生: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鲁仲连(鲁连)。
始以为平庸之辈,今日方知先生为天下之士:开始认为你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但今天才知道你是一个杰出的人才。
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我请求离开这里,不再劝说秦王攻伐齐国。
【译文】
新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深深一拜,然后说道:“起初我以为您只是一个平庸的人,现在我才知道您是一位天下闻名的英雄之士。请您离开吧,我再也不敢劝说秦王攻齐了。”
【赏析】
此段文字描述了鲁仲连与新垣衍的对话以及新垣衍的态度转变。鲁仲连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展现了其卓越的智慧、勇气和忠诚,赢得了新垣衍的尊重和认同。同时,鲁仲连的行为也反映了他对于时局的敏锐洞察和对于正义的坚持。
【诗句】
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注释】
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国的相国。
封:给予官职或荣誉。
辞让者三:三次推辞不接受。
终不肯受:最终也不愿意接受。
【译文】
平原君想给予鲁连封号,鲁连推辞了三次,最后始终没有接受。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鲁连拒绝接受平原君的封赏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鲁连的谦虚和坚守原则的品质。他不愿因为名利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这体现了他的高尚道德品质。
【诗句】
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注释】
二十余年:大约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谗:诬陷他人,这里是被谗害的意思。
聊城:古地名,在今山东省聊城市附近。
聊城人:聊城的居民。
谗之燕:被燕国的军队所陷害。
燕将惧诛:燕国的将领害怕因此受到惩罚。
因保守聊城:于是便固守聊城,不再进攻。
【译文】
二十多年后,燕军攻占聊城,聊城的居民中有人向燕国诬告鲁连,燕将害怕因此受到惩罚,于是坚守聊城,不再回师。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鲁连在燕国遭受诬陷后的困境。鲁连的智慧和勇气使他能够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保持冷静和坚定,最终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同时,这也展示了鲁连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忠诚和责任感。
【诗句】
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注释】
田单: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是燕国被齐国打败后复兴齐国的关键人物。
攻聊城:攻打聊城。
岁馀:过了一年有余。
士卒多死:很多士兵在战争中牺牲。
【译文】
齐田单已经连续攻打聊城长达一年多时间,尽管有很多士兵在战斗中牺牲,但聊城依然没有攻克。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田单将军对聊城的围攻情况。虽然面临强大的敌人和严峻的形势,但他并未退缩,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攻击。这种坚韧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战争、牺牲和胜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