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

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彊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原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    
赵孝成王时,而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馀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彊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柰何?”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新垣衍曰:“东国有鲁仲连先生者,今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交之于将军。”新垣衍曰:“吾闻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原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曰:“胜既已泄之矣。”新垣衍许诺。    

译文:

鲁仲连是齐国人。他好奇伟俶傥的计策,但不愿意做官任职,喜欢保持高尚的节操。他曾游历到赵国。

赵孝成王时期(公元前265年左右),秦国派上将白起攻破了赵国的长平军队前后四十多万人,秦国随后向东包围了邯郸。赵王非常害怕,诸侯国的援军没人敢攻打秦军。魏安僖王派将军晋鄙去救援赵国,但因畏惧秦国而停在荡阴不敢前进。魏王派门客将军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告诉赵王说:“秦国之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先前和齐湣王争夺帝王位,后来又归还给齐湣王称帝。如今齐国已经更加衰弱,现在秦国正是雄踞天下的时候。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一定想要得到邯郸的土地,而是想要再次请求称帝。如果赵国能够派出使臣尊奉秦国昭王为帝,秦国一定会很高兴,于是撤军离去。”平原君还没有作出决定。

鲁仲连刚好游览到了赵国,恰逢秦国包围了赵国,听说魏国将领打算让赵国尊奉秦国为帝,于是他去见平原君说:“该怎么办呢?”平原君说:“我哪里敢谈论这些事情!以前我们失去了四十多万在外的军队,现在又在内围困住了邯郸而不能突围出去。魏王派来的将军新垣衍现在还在这里,我怎么能谈论这件事呢?”鲁仲连说:“我起初还以为您是天下的贤德公子呢,现在我才知道您不是天下的贤德公子!那位梁国来的客人叫什么名字?我要为先生向您解释清楚,并把他送回去。”平原君说:“我可以让先生替我转达这个意思。”平原君便去参见新垣衍说:“东国有位名叫鲁仲连的先生,他现在在这里,我替他向您转达这个意思。”新垣衍说:“我曾经听说过鲁仲连先生,他是齐国的高士。我是下臣,侍奉君王的事情应该有一定的职责所在,我不能见他。”平原君说:“我已经把这件事告诉了你。”新垣衍答应了。

注释:

  • 赵孝成王: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
  • 白起: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秦国名将,曾率军攻陷赵国首都邯郸并俘虏赵王。
  • 梁客新垣衍:新垣衍是魏国的门客,擅长用计谋来游说他人。
  • 鲁仲连:战国时期杰出的纵横家和谋略家,以智谋著称。
  • 鲁仲连见平原君:指鲁仲连在赵孝成王和平原君之间的对话。
  • 事将柰何?:询问事情将如何处理。
  • 梁客新垣衍安在?:问新垣衍在哪里?
  •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表示愿意作为中介引荐新垣衍和鲁仲连见面。
  • 平原君曰:平原君是赵孝成王的大臣,这里代表赵国王室说话。
  • 新垣衍许诺:新垣衍最终应许了鲁仲连的要求。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鲁仲连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的智慧和勇气。从他初到赵国时对形势的判断,到后来如何巧妙地化解危机,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策略。他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才华,也反映出战国时期那种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人们对于权力、道德的不同态度与选择。整首诗通过对鲁仲连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智者形象,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