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将柰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新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鲁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馀,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籓之臣因齐后至,则斫。’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鲁连见新垣衍而无言。
注释: 鲁仲连见到新垣衍时没有说话。新垣衍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以机智著称。
2. 新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
注释: 新垣衍观察到城中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赵国的宰相),而他注意到鲁仲连虽然外表看起来文质彬彬,但没有流露出任何对平原君有所求的样子,因此感到困惑不解,询问为什么不离开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3. 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注释: 鲁仲连反驳了世人对于鲍焦的误解,指出那些因无法得到称赞而选择死亡的人,都是不正确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人们不知道真相,就会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他进一步解释秦国的做法是抛弃礼仪和功绩至上的国家,利用士兵和百姓,甚至自称为王,如果这样的话,鲁仲连认为自己宁愿选择死亡,也不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4. 新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
注释: 新垣衍询问是否愿意跟随他前往燕国,因为他自己是燕国人。鲁仲连回答说,如果他能说服燕国加入,他当然会尽力帮助。
5. 鲁仲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注释: 鲁仲连解释说,梁国之所以还没有加入秦国,是因为他们还没能看到秦国称帝的害处。一旦他们了解清楚秦国称帝的危害,就必然会支持赵国。
6. 新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
注释: 新垣衍询问秦国称帝的危害是什么。
7. 鲁仲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馀,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籓之臣因齐后至,则斫。’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注释: 鲁仲连回顾了齐威王的历史,他在即位之初曾推行仁义,并率领诸侯向周天子进贡。然而,周天子在位期间国家贫穷,诸侯们不再前来朝拜。直到周烈王去世,齐国才前去朝拜,但遭到了周天子的责备。周天子认为齐国的行为就像他的女仆一样卑贱,最终引起了全国的嘲笑。鲁仲连由此得出了结论:无论活着还是死后,他都不愿意做那样的事,因为那是对尊严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不是屈服于他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