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离骚
《离骚》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政治理想破灭的痛苦。他通过描绘自己被流放、遭受诬陷和打击的场景,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屈原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也展示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哀郢
在《哀郢》中,屈原抒发了自己因遭人诬陷而流亡至郢都的悲愤和无奈。诗中的“鸟飞反故乡兮”和“狐死必首丘”等句子,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人心的堕落,呼吁人们回归正道,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招魂
《招魂》主要探讨了如何恢复国家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屈原在诗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惩治贪污腐败、鼓励农业生产等,以期重建一个安定繁荣的国家。这首诗不仅是屈原对国家现状的反思,也是他对未来的展望和承诺。
天问
《天问》则集中反映了屈原对自然现象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他以“遂古之初”为引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天地、阴阳、五行等自然现象的疑问,并通过这些疑问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宇宙观。这首诗不仅是屈原对自然世界的探索,也是他对人类命运和宇宙奥秘的追问。
赏析
《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记录战国时期楚怀王时期的人物事迹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屈原和贾生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的叙述,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文学才华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文章不仅记载了两位历史人物的重要事件,也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政治和社会风貌。这篇文章以其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战国时期楚国历史的宝贵资料。
总结
司马迁在《屈原贾生列传》中不仅记录了屈原和贾生的历史事迹,更通过他们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这篇文章通过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理想和人性光辉的坚持和赞美。通过对这篇文章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和贾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