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曰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夏太后子庄襄王葬芷阳,故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始皇七年,庄襄王母夏太后薨。孝文王后华阳太后与孝文王会葬寿陵。夏太后子庄襄王葬芷阳,故夏太后独别葬杜东,曰:“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鸩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注释:
- 始皇七年:指的是秦始皇七年的事情。
- 庄襄王:赵姬的儿子,本名嬴子楚,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孙子。
- 夏太后:即赵姬。
- 孝文王:即嬴异人(原名赵姬所生),是秦始皇的孙子。
- 芷阳:秦始皇的陵寝所在地。
- 嫪毐:原是赵国的贵族,后成为宦官。他与赵姬关系暧昧,生下了两个儿子。
- 夷三族:指灭掉嫪毐一家九族。
- 吕不韦:阳翟(今河南禹州)商人,因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被封为文信候。
- 秦国:战国七雄之一,后来被秦始皇统一。
- 文信侯:吕不韦封号,后被秦王剥夺。
- 茅焦:齐国人,劝说秦王迎回赵姬和嬴异人返回咸阳。
- 秦王:指秦朝的皇帝嬴政。
- 吕不韦列传:记述了吕不韦的生平及其政治生涯。
- 仲父: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赏析:
这篇文章描绘了吕不韦在秦朝的政治生涯以及他的死亡。吕不韦作为商人出身却能够迅速积累财富,最终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他在秦始皇去世后继续辅佐其子嬴政,但因权力斗争而被秦王所忌恨。文章详细描述了嫪毐与赵姬的丑闻及吕不韦的悲惨结局,展示了秦朝内部的权力争夺和人性的贪婪与背叛。此外,吕不韦的传记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秦廷内部纷争和权谋斗争的关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