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诗歌:

太史公曰: 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彊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译文: 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沿着官道回朝,看到蒙恬修筑了长城、亭障等防御工事,挖掘山涧,填平山谷,打通了直道,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初秦国灭掉六国时,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还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没有在此时大力劝谏,帮助百姓解除困苦,赡养老人,保护孤儿,致力于调和众庶关系,却迎合皇帝的意愿大兴土木,结果他的兄弟因此遭难身亡,这不也是应该的吗!他为何要责怪大地的脉络呢?

注释:

  1. 史记·七十列传·蒙恬列传: 这是《史记》中关于蒙恬的传记,记录了他在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的贡献及其家族的历史。
  2. 适北边: 到北方边疆地区旅行或视察。
  3. 自直道归: 从直接通往朝廷的官道返回。
  4. 筑长城亭障: 修筑长城和设置哨站来防御敌人。
  5. 堑山堙谷: 挖掘山涧填平山谷,使防守更加稳固。
  6. 通直道: 打通直道,方便快速行军和传递军令。
  7. 固轻百姓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8. 名将: 杰出的将领。
  9. 不畏强谏: 没有勇于直言规劝。
  10. 振百姓之急: 帮助百姓解决困难。
  11. 养老存孤: 赡养老人和抚养孤儿。
  12. :和谐。
  13. 阿意:迎合皇帝的意愿。
  14. :迎合。
  15. 兴功:兴建工程。
  16. 兄弟遇诛: 蒙恬的兄弟因此遭到杀害。
  17. 不亦宜乎: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18. :难道。
  19. 地脉:土地的脉络或地质构造。
  20. 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 到北方边境,沿着官方的道路回来,观察蒙恬修建的长城和设置的哨所,挖掘山涧填平山谷,打通了直道,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太史公(司马迁)的视角,描述了蒙恬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的重要角色和他所面临的挑战。蒙恬作为秦朝的著名将领,被赋予了重大的职责——修建长城和防御设施。这些工作虽然加强了国防安全,但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太史公通过这段描述展示了蒙恬的功绩与过失并存的双重性,以及这种政策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蒙恬的行为在当时受到了一些批评,因为他在修建这些防御工事后,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没有及时提出反对意见或者减轻民众的负担。这反映出在专制统治下,即使是有功的官员也常常难以避免因政治压力而作出违背民意的决定。

这段记载还体现了蒙恬与赵高之间的复杂关系,赵高虽后来因犯罪被揭露并处死,但在此事件之前,蒙恬已经因为其他原因遭受了不幸。这种悲剧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现实,以及个人命运往往受制于更大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