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列侯功臣,思郦食其。郦食其子疥数将兵,功未当侯,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后更食武遂,嗣三世。元狩元年中,武遂侯平坐诈诏衡山王取百斤金,当弃市,病死,国除也。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彊。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诗句: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译文:淮阴侯韩信得知郦食其靠一张嘴就说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邑,于是就在夜间调动士兵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袭击了齐国的都城。齐王田广听到汉兵已经到达,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于是说道:“如果你能够阻止汉军的行动,我可以饶你一命;否则的话,我就把你烹杀了! ”郦食其则回应道:“做大事不能心细如发,有伟大的美德也不推辞谦让。但是您却不肯听我为你辩护!”齐王最终杀死了郦食其,并带兵向东逃窜。
注释:淮阴侯(指韩信),郦生(名郦食其),伏轼(放下车前的横木),下(投降),夜度兵(夜间调兵渡河),平原(今山东陵县),东走(逃窜到东方)。
赏析:本诗描绘了淮阴侯韩信得知郦食其靠一张嘴就说降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邑之后,便在夜间调动士兵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袭击了齐国的都城。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经到达,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于是说道:“如果你能够阻止汉军的行动,我可以饶你一命;否则的话,我就把你烹杀了! ”郦食其则回应道:“做大事不能心细如发,有伟大的美德也不推辞谦让。但是您却不肯听我为你辩护!”齐王最终杀死了郦食其,并带兵向东逃窜。这首诗通过描述这一历史事件,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权谋和策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