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中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唯,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揽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阴。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
齐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后溲,再饮病已,溺如故。病得之流汗出氵循。氵循者,去衣而汗晞也。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脉法曰“沈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肾切之而相反也,脉大而躁。大者,膀胱气也;躁者,中有热而溺赤。
诗句:
1 齐中御府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
- 注释: 在齐国的中御府,一位名叫长信的人生病了,我(臣意)进去给他把脉,告诉他说:“这是由于热邪引起的病症。不过,因为天气炎热,他流了很多汗,所以脉象稍微衰弱一些,但仍然不会死。”
- 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
- 注释: 这种病是因为他在夏天去洗澡时,水流很冷,导致身体受寒后,后来又变得非常热,所以才会患上这种病。
- 信则揽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
- 注释: 信当时正在拉着车的辕杆没有要渡过河的时候,马匹受到了惊吓,就摔了下来,信整个人跌入了水中,差点丧命。后来官员及时赶到救了他出来,让他的衣服都湿透了。过了一会儿,他又感到寒冷,但是很快就变回了发热的状况,直到现在他还不能见到寒冷。
- 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
- 注释: 我为他准备了药物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疗,让他喝下药汤、服用火齐汤,一共三次,他的病就好了。之后继续按照医嘱服药,经过大约二十天的治疗,他的身体状况完全恢复了。
- 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阴。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
- 注释: 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和脉象,可以推断出他的病情。根据《脉法》中的记载,如果热性病发作时阴阳之气相互交接,那么病人就会死亡。如果两者没有相交,那么就可以判断为阴性的脉象。阴性脉象意味着体内的阳气正在清除阴邪,因此病人虽然还有发热的症状,但是已经处于康复的状态了。同时,他还提到肾气有时间性的浊气,这是指肾脏的功能出现问题。肾脏负责调节体内的水液平衡,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症状来判断其是否患有肾脏疾病。如果他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他的身体可能会出现寒热交替的情况。
- 齐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
- 注释: 齐王太后生病了,我被召去给她把脉,她告诉我她的病情是“风瘅客脬”,也就是膀胱湿热导致的小便不畅和尿液发红的症状。
- 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后溲,再饮病已,溺如故。
- 注释: 我给她喝了火齐汤,喝了第一口后就开始排尿了,喝了第二口后她的病情就已经好转了。尿液的颜色也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 病得之流汗出氵循。氵循者,去衣而汗晞也。所以知齐王太后病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湿然风气也。
- 注释: 这种病症是由于她在夏天出汗过多导致的。在中医理论中,“氵循”是指出汗后皮肤上残留的水分蒸发后留下的白色痕迹。通过观察她的脉象和手太阴经络(肺经)的穴位,可以发现她的病因是肺气不足导致的风寒侵袭。
- 脉法曰“沈之而大坚,浮之而大紧者,病主在肾”。肾切之而相反也,脉大而躁。大者,膀胱气也;躁者,中有热而溺赤。
- 注释: 根据《脉法》中的记载,如果脉象沉取时表现为大而坚实,浮取时表现为大而紧束,那么疾病的主因就在肾脏。肾脏受到刺激后的反应与正常情况下不同,表现为脉大而且急躁。其中“大”是指膀胱的气体充盈不足;“躁”表示体内有热且尿液发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