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反书闻天子,天子乃遣太尉条侯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遣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击齐;大将军窦婴屯荥阳,监齐赵兵。
吴楚反书闻,兵未发,窦婴未行,言故吴相袁盎。盎时家居,诏召入见。上方与晁错调兵笇军食,上问袁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曰:“吴王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豪桀,白头举事。若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袁盎对曰:“吴有铜盐利则有之,安得豪桀而诱之!诚令吴得豪桀,亦且辅王为义,不反矣。吴所诱皆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故相率以反。”晁错曰:“袁盎策之善。”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原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也。”乃屏错。错趋避东厢,恨甚。上卒问盎,盎对曰:“吴楚相遗书,曰‘高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晁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于是上嘿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盎曰:“臣愚计无出此,原上孰计之。”乃拜盎为太常,吴王弟子德侯为宗正。盎装治行。后十馀日,上使中尉召错,绐载行东市。错衣朝衣斩东市。则遣袁盎奉宗庙,宗正辅亲戚,使告吴如盎策。至吴,吴楚兵已攻梁壁矣。宗正以亲故,先入见,谕吴王使拜受诏。吴王闻袁盎来,亦知其欲说己,笑而应曰:“我已为东帝,尚何谁拜?”不肯见盎而留之军中,欲劫使将。盎不肯,使人围守,且杀之,盎得夜出,步亡去,走梁军,遂归报。
以下是《史记·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的逐句翻译:
七国叛乱的消息传到天子那里,天子就派遣太尉条侯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去攻打吴楚;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将军栾布攻打齐国;大将军窦婴驻扎在荥阳,监视齐赵两国的军队。
吴国和楚国叛乱的消息传到皇帝这里,军队没有出发,窦婴也没有出发,原因是他正在跟晁错商量如何调兵遣将、解决军中粮草问题。皇上问袁盎:“你曾担任吴国的宰相,你知道吴国的臣子田禄伯怎么样?现在吴楚两国叛乱,对你来说是好事吗?”袁盎回答说:“不足为忧,他们已经失败。”皇上又问:“吴王在山上铸钱,煮海水制盐,引诱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这些人都已经白发苍苍地举事了。如果吴国的计谋不完美,他们怎么会发动叛乱呢?为什么说他们无能?”袁盎回答说:“吴国确实有铜盐之利,怎么能引诱到英雄豪杰呢!如果吴国真的能吸引到英雄豪杰,那他们也会为了正义而辅佐吴王,不会反叛的。吴国所引诱的都是一些无赖子弟,亡命之徒铸造钱币的奸人,所以他们都纷纷起兵反叛。”晁错说:“袁盎的策略很好。”皇上又问袁盎:“计策是什么呢?”袁盎回答说:“希望陛下能够暂时离开。”皇上屏退左右的人,只有晁错在。袁盎说:“我所说的,是大臣们无法了解的。”于是屏退晁错。晁错急忙躲避到东厢房,心中非常遗憾。皇上最后询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国和楚国互相写信,说‘高帝的子弟各自都有自己的封地,现在贼臣晁错擅自越过诸侯,削减了他们的领地’。因此,他们以叛乱的名义,向西一起讨伐晁错,恢复故地,然后罢兵。”皇上沉默了很久,说道:“我考虑过后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我不吝啬一个人来向天下人谢罪。”袁盎说:“我只知道我的建议是如此,希望能让您仔细考虑。”于是拜袁盎为太常,吴王的弟子德侯为宗正。袁盎开始准备出行。过了十多天,皇上派中尉召晁错,并谎称载着他上路被押送到东市斩首。随后,皇上让袁盎奉着宗庙前往吴国,宗正辅佐亲戚,让他去告诉吴王按照袁盎的策略行事。到达吴国后,吴楚两国的士兵已经攻打梁国的城池了。宗正因为是皇亲国戚,先入城见到吴王,向他传达皇上的命令。吴王听说袁盎来了,也知道他想说服自己,笑着答应了:“我已经成了东帝,还要朝见谁呢?”不肯接见袁盎,把他留在军营中,企图劫持他带兵出征。袁盎不肯屈服,派人包围了他,准备杀掉他,但袁盎设法在夜晚逃出,逃到了梁军的营地,然后返回报告情况。
赏析
1. 情节背景
本文讲述了西汉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高帝(刘邦)平定了天下后,立刘仲为代王,但因为匈奴的攻击,刘仲不能坚守,弃国逃亡。后来,他回到长安自首,但不被接纳,反而被扣留。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汉朝初年对外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2. 人物关系
- 吴王濞: 本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高帝的哥哥刘仲之子。因匈奴的攻击而失去国家支持,流亡至雒阳并向天子自首。
- 窦婴: 作为大将军,他负责监督军队的行动,但在吴楚叛乱爆发时尚未采取行动。
- 晁错: 是当时的谋士,主张削藩政策,引发了吴楚的反抗。
- 袁盎: 曾是吴王的宰相,后来建议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吴王平息叛乱。
3. 政治策略
本文通过描绘各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汉朝初期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晁错的强硬政策和袁盎的温和劝解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策略上的分歧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复杂性和矛盾。同时,文章也展示了不同官员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看法及其影响。
4. 文学手法
- 对话形式: 本文采用了对话的方式来展示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使得叙述更加生动和具有戏剧性。
- 语言风格: 文言文的表达风格使整个故事显得典雅且富有历史感,同时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 情感渲染: 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的描写,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读者的共鸣。
《史记·七十列传·吴王濞列传》通过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不仅展示了汉朝早期的政治斗争,还体现了作者对于统一和分裂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