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太史公曰:楚之先岂有天禄哉?在周为文王师,封楚。及周之衰,地称五千里。秦灭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汉诛西南夷,国多灭矣,唯滇复为宠王。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大夏杖、邛竹。西夷后揃,剽分二方,卒为七郡。
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 《史记·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
《史记·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是司马迁所著的一篇关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和民族的记述。文章通过叙述各部落的地理分布、文化特点以及与汉朝的关系,展现了当时西南夷地区的复杂局势和多元文化。
文章开篇即指出,西南夷地区的君长数量众多,其中夜郎君最长大,其次是靡莫之属,而滇国则是该地区最大的国家。接着,文章描述了这些君长的风俗习惯,如魋结(一种发型),表明他们可能生活在较为原始的环境之中,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农耕能力,并有固定的聚落。
在描述完这些部落后,文章进一步指出了邛都的重要性。邛都是位于滇国以北的地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些信息不仅揭示了当时西南夷地区的政治格局,也反映了汉朝对这些部落的控制与影响。
文章总结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原王朝的意义。夜郎、靡莫、滇、邛都等地区的统治者虽各自为政,但都受到汉朝的间接或直接统治。这种关系体现了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延伸,同时也展示了边疆民族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司马迁的《史记·七十列传·西南夷列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古代西南夷地区的历史全景,它不仅记录了这些部落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政治地位,还揭示了当时汉朝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方式。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边疆政策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