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飙,乘虚无,与神俱,辚玄鹤,乱昆鸡。遒孔鸾,促鵔鸃,拂鹥鸟,捎凤皇,捷鸳雏,掩焦明。
“道尽涂殚,回车而还。招摇乎襄羊,降集乎北纮,率乎直指,暗乎反乡。蹶石关,历封峦,过鳷䧴鹊,望露寒,下棠梨,息宜春,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登龙台,掩细柳,观士大夫之勤略,钧獠者之所得获。徒车之所辚轹,乘骑之所蹂若,人民之所蹈躤,与其穷极倦<谷凡>,惊惮慑伏,不被创刃而死者,佗佗籍籍,填坑满谷,掩平弥泽。
“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昊天之台,张乐乎轇輵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巴俞宋蔡,淮南于遮,文成颠歌,族举递奏,金鼓迭起,铿枪铛䶀,洞心骇耳。荆吴郑卫之声,韶濩武象之乐,阴淫案衍之音,鄢郢缤纷,激楚结风,俳优侏儒,狄鞮之倡,所以娱耳目而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诗句翻译
1 “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飙,乘虚无,与神俱,辚玄鹤,乱昆鸡。遒孔鸾,促鵔鸃,拂鹥鸟,捎凤皇,捷鸳雏,掩焦明。”
- “然后扬起旌旗并上升浮游,穿越惊涛骇浪,乘坐于虚无缥缈之中,跟随神一同飞翔,碾过玄色的大雁,扰乱着黄色的野鸡。追随孔鸾,赶着鵔鸃,掠过飞鸥,捉拿凤凰,迅速抓住鸳鸯雏儿,遮蔽太阳的明亮。”
- “道尽涂殚,回车而还。招摇乎襄羊,降集乎北纮,率乎直指,暗乎反乡。蹶石关,历封峦,过鳷䧴鹊,望露寒,下棠梨,息宜春,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登龙台,掩细柳,观士大夫之勤略,钧獠者之所得获。徒车之所辚轹,乘骑之所蹂若,人民之所蹈躤,与其穷极倦<谷凡>,惊惮慑伏,不被创刃而死者,佗佗籍籍,填坑满谷,掩平弥泽。”
- “道路已经走完,车辆返回原地。在高高的襄羊山前招摇,在北方的天空聚集,直指天际,却突然回到家乡。跨越石门关,越过山峦岭脊,飞越鳷䧴鹊的巢穴,望着冷清的清晨,下到棠梨树下休息,向西驶向宣曲县,洗去鹢牛的头饰,登上龙台,遮掩细柳丛生的地方,观赏士大夫的勤勉和谋略,观察那些被砍伤的人们所得到的收获。车轮压过的地面满是车辙痕迹,马蹄踏过的土地到处都是践踏的痕迹,百姓们疲惫不堪,惊恐害怕,不敢停留片刻,没有受到刀剑伤害而死亡的人络绎不绝,填满了山谷沟壑。”
- “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昊天之台,张乐乎轇輵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巴俞宋蔡,淮南于遮,文成颠歌,族举递奏,金鼓迭起,铿枪铛䶀,洞心骇耳。荆吴郑卫之声,韶濩武象之乐,阴淫案衍之音,鄢郢缤纷,激楚结风,俳优侏儒,狄鞮之倡,所以娱耳目而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 “于是便放纵玩乐懈怠,在昊天的台上置办酒宴,在轇輵之地演奏乐器;敲响千斤重的铜钟,竖起万根粗大的柱子;树立翠华的大旗,竖立灵鼍的鼓。演奏陶唐氏的舞蹈,聆听葛天氏的歌曲,千人齐声合唱,万人齐声应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漾。表演巴俞、宋蔡、淮南于遮的乐曲,演奏文成王的歌舞,族人们相继献艺,金鼓齐鸣,锵锵有声,震撼人心。荆、吴、郑、卫的声音,韶乐、濩乐、武舞的旋律,阴郁、淫邪、案衍的曲子,鄢郢的音乐如花似锦,激楚的音乐如同狂风扫叶。表演滑稽的艺人、侏儒演员以及狄鞮的歌舞者,用他们来娱乐眼睛和心灵。华丽多彩的歌舞在前方展现,美丽动人的容颜在后面萦绕。”
注释
- “招摇”:此处可能是形容高耸入云的样子。
- “襄羊”、”北纮”:地名或方位词组。
- “直指”:直上高空的意思。
- “蹶石关”:跨越石关。
- “过鳷䧴鹊”:飞越鳷䧴鹊的巢穴。
- “望露寒”:望向露水寒冷的清晨。
- “宜春”:地名或地点名。
- “宣曲”:古地名。
- “濯鹢牛首”:濯指的是洗涤,这里是说洗去鹢牛头上的装饰。
- “登龙台”:登上龙台。
- “掩细柳”:遮掩细柳丛生的地方。
- “观士大夫之勤略”:观看士大夫的勤勉和策略。
- “钧獠者之所得获”:观察那些被砍伤的人们所得到的收获。
- “徒车之所辚轹”:车轮碾过的痕迹。
- “乘骑之所蹂若”:马踏过的地方。
- “人民之所蹈躤”:百姓们疲惫不堪,踩踏的地方。
- “填坑满谷”:填满了山谷。
- “掩平弥泽”:覆盖平地。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古代场景画卷。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一种繁华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其中穿插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以及对音乐舞蹈的赞颂等元素。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盛世繁荣景象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