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馀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懦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太史公,即司马迁,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余”是自称,表明了司马迁的主观意识。他读到了关于国家对教育重视的法律或者命令时,感到十分感慨。这里,“广厉学官之路”指的是推广和激励学校教育的途径。

子曰:“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
孔子在这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不满,他认为周朝的衰落导致了《关雎》这首诗的出现,而幽王和暴君纣王的亡国则标志着礼乐文化的巨大破坏。他还提到诸侯可以任意行事,政治权力集中在大国手中。孔子在这里批评了这种混乱的局面,并强调只有遵循礼仪才能维护国家的和谐。

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对于王道的丧失感到痛心,于是他开始整理《诗经》和《尚书》,修复礼乐制度。在齐国听到美妙的音乐《韶乐》,三个月之后他连肉的味道都忘记了。回到鲁国后,他才使音乐恢复了正统,各种诗歌风格得以恰当地展现。
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馀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
孔子认为当时的社会混乱不堪,没有人能够使用他的理念。因此,孔子在七十多个国家里都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他说过如果有一个能够用他的话的国家,那么一个月就足够了。当他看到西面的猎场中麒麟被捕捉时,他说自己的学说已经到了尽头,所以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撰写了《春秋》。
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孔子的言辞虽然简单却含义深远,他的学问被后世的学者广泛记录和传颂。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们分散到各个诸侯国,有的人成为了国家的官员和宰相,有的人成为了朋友和老师,有的则选择隐居生活。
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子路居住在卫国,子张居住在陈国,澹台子羽居住在楚国,子夏居住在西河,而子贡则最终去了齐国。此外还有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等人,他们都曾是子夏的学生,并为诸侯们讲授治国之道。
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懦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只有魏文侯喜欢学习。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国家进入了战国时代,儒家的学术受到了冷落。但即使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齐鲁地区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学风,没有中断。同时,孟子和荀子等人继续发扬孔子的学说并且加以润色,使得他们在那个时代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