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乃尽案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出田信。上惜汤。稍迁其子安世。
赵禹中废,已而为廷尉。始条侯以为禹贼深,弗任。及禹为少府,比九卿。禹酷急,至晚节,事益多,吏务为严峻,而禹治加缓,而名为平。王温舒等后起,治酷于禹。禹以老,徙为燕相。数岁,乱悖有罪,免归。后汤十馀年,以寿卒于家。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王太后问:“有子兄弟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义姁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迁为长陵及长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案太后外孙修成君子仲,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至则族灭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
译文:
汤死后,家产直不超过五百金,都是所得奉赐的财物,没有其他产业。他的兄弟姐妹想要以厚葬来安葬汤,汤的母亲说:“汤作为天子大臣,被污言恶语而死,为什么还要厚葬呢?”于是用牛车装着汤的遗骸,只有棺木没有椁。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说:“不是这个母亲,不能生下这个儿子。”于是就全部查办诛杀了三长史。丞相杨翟自杀。又把田信放出去。汉武帝很怜惜汤。慢慢升迁他的儿子安世。
赵禹中废,后来担任廷尉。起初,条侯认为赵禹是奸臣贼子,不予任用。等到赵禹担任少府,地位相当于九卿。赵禹残酷急迫,到晚年,他的事务更多,官吏们都务求严厉,而赵禹治理却更加宽缓,但却被称为公正。王温舒等人后来兴起,对酷吏的治理超过了赵禹。赵禹因为年纪已老,被调任为燕相。几年后,因犯大罪被罢免,归家。过了十余年后,赵禹在家中去世。
义纵者,河东人。少年时期曾与张次公共同攻击抢劫成为群盗。义纵有个姐姐名叫义姁,以医术得到王太后的宠爱。王太后询问:“有兄弟在朝为官的吗?”姐姐说:“有的,弟弟不行正道,不可让他当官。”太后便告知汉武帝,拜义姁的弟弟义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他治政果敢,少有顾忌,县里没有未解决的案件,举荐他为第一名。后来升迁为长陵、长安两郡的令,直接依法处理政事,不回避尊贵的人和家族。因逮捕审讯王太后外孙修成君子仲,皇上认为他能干,升迁为河内都尉。到了河内就族灭了豪强穰氏家族及其同伙。河内道从不丢失物品。而张次公也担任郎官,因勇敢强悍随军从征,敢于深入敌阵,有功,被封为岸头侯。
赏析:
《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通过记述一系列酷吏的历史事实,展示了西汉时期政治统治中的严酷手段和极端措施。酷吏们通常使用严酷的法律来打击敌人,维护中央集权,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动荡和无辜民众的苦难。文中提到的宁成、周阳由、赵禹等十位官员,代表了汉武帝时代使用酷吏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保持国家统一,但也给普通百姓带来了灾难,导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的局面。
文章通过对这些酷吏的描写,揭示了当时政治高压下的严峻现实,以及这种政策的双刃剑效应。同时,也反映出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认识和评价。在《史记》中,这类历史人物往往具有复杂的个性,既有其时代背景的局限性,也有个人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