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于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柰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于是天子大怒。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天子已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故浩侯王恢使导军,而李哆为校尉,制军事。是岁太初元年也。而关东蝗大起,蜚西至敦煌。
诗句释义
1 “而汉使者往既多”:汉朝的使节们已经去了许多,这里指的是汉朝使者多次前往大宛国。
“其少从者率多进熟于天子”:其中少数跟随的使者多数被派往了天子那里,说明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关注和信任。
“言曰”:有人说。
“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在大宛国有一个非常好的马,它藏匿在贰师城。
“匿不肯与汉使”:大宛国王把马隐藏起来,不肯交给汉朝。
“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汉武帝非常喜欢大宛国的马,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
“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汉朝派遣了强壮的士兵车令等人拿着重金和黄金马去请求大宛国王交出好的马。
“宛国饶汉物”:大宛国有很多汉朝的物品。
“相与谋曰”:大家商量。
“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汉朝离我们很远,而且沙漠中的盐碱地经常失败,出了北部就有匈奴侵犯,出了南部又缺水草。
“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而且道路常常被断绝,缺乏食物的人很多。
“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柰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汉朝派出的使者几百人一起来,却常常缺食物,死亡人数超过一半,怎么能带兵来呢?大宛的马又是那么好的。所以大宛拒绝给汉朝送马。
“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汉朝的使者愤怒了,胡乱说话,用金属棒打马然后离开了。
“宛贵人怒曰”:大宛的贵人生气地喊道。
“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大宛国让汉朝使者离开,命令东部的郁成国攻打并杀死了汉朝使者,夺取他们的财物。
“于是天子大怒”:这时,天子非常愤怒。
“诸尝使宛姚定汉等言宛兵弱”:曾经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等人都说过大宛的军队很弱。
“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如果真的只有三千汉军的话,用强力的弓箭射击他们,就可以全部消灭大宛军队了。
“天子已尝使浞野侯攻楼兰,以七百骑先至,虏其王,以定汉等言为然,而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天子以前派过的战士浞野侯攻打楼兰,用七百人的骑兵先行到达并俘虏了楼兰的王,因为之前姚定汉等人说过大宛军队虚弱,所以想要封赏宠爱的姬妾李氏,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调集了六个附属国家的六千骑兵,还有郡国的坏孩子数万人一起出发去讨伐大宛。
“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他计划到贰师城夺取那匹马,所以称为”贰师将军”。
“赵始成为军正,故浩侯王恢使导军”:赵始成为军队的长官,因此大将王恢派人引导军队。而李哆作为校尉,负责指挥军事。这一年是太初元年。同时关东地区发生了蝗灾,飞蝗向西一直飞到敦煌。
译文
汉朝的使者们已经去了很多次,但是很少能够成功。有些使者甚至被扣留或者饿死。汉武帝对大宛的良马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找到一匹好马。因此,汉朝多次派出使者,希望能够带回大宛的良马。但是大宛国王总是拒绝提供良马。汉武帝非常生气,于是派出了强大的兵力,希望能够攻破大宛的首都,夺取良马。最终,汉武帝成功地获得了大宛的良马,并且将大宛分为西域三十六国,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汉武帝时期的外交斗争和军事行动。通过诗中的语言和情节,我们可以理解到汉武帝为了获得大宛的良马,不惜派出强大的兵力,甚至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以及汉朝对西域的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