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已伐宛,立昧蔡为橡王而去#岁馀,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侠,乃相与杀昧蔡,立毋寡昆弟曰蝉封为宛王,而遣其子入质于汉。汉因使使赂赐以镇抚之。
而汉发使十馀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译文:
汉武帝时期,汉朝对西域的大宛国展开了战争,在击败大宛后立昧蔡为王并离去。过了几年,大宛的贵人认为昧蔡善于阿谀奉承,使得汉朝得以与他们结交,因此联合起来杀死昧蔡,立无寡的弟弟蝉封为宛王,并且将儿子送到汉朝做人质。汉朝借此机会派使节前往宛国,赠送礼物以安抚和稳定局势。
汉朝派遣使者十余人到达西面的西域各国,寻找奇珍异宝,并借此机会展示汉朝的威势和恩德。此外,在敦煌设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地区设立亭站。仑头有几百名士兵负责守护田庄,并存储粮食,供应给出使外国的人员。
太史公说:“《禹本纪》中提及‘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高达二千五百多里,是日月相避隐的光辉所在。其上有醴泉、瑶池。自张骞出使大夏之后,我等穷尽了河源,对于《禹本纪》中所描绘的昆仑山,我们实在不敢多加评论。关于九州山川,《尚书》记载得较为详细。至于《禹本纪》、《山海经》中的怪物等,我就不多言了。”
注释:
- 汉已伐宛:西汉时期,汉朝对大宛国进行了军事征服。
- 昧蔡:大宛国的国王名称。
- 遣其子入质于汉:为了表示臣服和保证忠诚,大宛国的王子被送往汉朝做人质。
- 而汉发使至宛西诸外国:汉朝派遣使节前往西边的其他西域国家。
- 求奇物:寻找稀奇的物品或宝藏。
- 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利用外交手段向西域各国展示汉朝的威望和影响力。
- 敦煌置酒泉都尉:在敦煌设置了酒泉都尉的官职。
- 西至盐水:向西延伸到盐水地区,可能是指古代的盐泽地区。
- 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在仑头上有数百名驻守的士兵。
- 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因此设立了使节来管理田庄,储存粮食,供出使外国的人员所需。
- 太史公曰:司马迁的话。
- 言九州山川:谈论全国的地理情况。
- 尚书近之矣:尚书(即《尚书》,《尚书》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的内容与之接近。
- 余不敢言之也:我不敢再发表意见了。
赏析:
此篇是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对大宛进行征战及其后续影响的描述。文章通过叙述汉朝派出使节、建立官员、寻求奇物及展示威仪等行动,展现了汉朝对外扩张和巩固边疆的决心及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和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