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璘,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邓通无伎能。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诗句释义:
-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这是古谚语,意味着努力工作可能不如碰上好机会(如丰收年),而善于做事的人如果遇到好的机遇(如遇到合适的君主或上级领导),则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 “非独女以色媚”:意思是不仅仅是女性通过容貌来取悦他人(媚)。这句话强调了男性也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他人的欢心和信任。
- “士宦亦有之”:这里指即使是那些地位不高、出身不显贵的官员也可能会通过巧妙的手段得到皇帝的青睐。
- “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籍孺因擅长阿谀奉承而受到宠爱,孝惠帝时期也有闳孺。这说明在历史上,阿谀奉承的行为往往能带来好运。
- “两人徙家安陵”:指的是上述提到的两个人后来都搬到了安陵居住,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皇帝的特别宠幸。
译文及注释:
-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 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 而士宦亦有之。
- “谚曰:” 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说明努力工作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善于迎合别人的需求和喜好则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并非只是女性会用容貌取悦人,男官同样如此。
- “非独女以色媚”强调男性也会利用自己的外貌或其他特质吸引他人。
- “而士宦亦有之”表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可能利用这种方式来获取别人的好感和信任。
- 昔以色幸者多矣。
- 这里提到历史上有很多因为美貌而受到宠爱的人。
- 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 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
-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性格非常强势且粗暴,但是籍孺却因为他擅长谄媚而被皇上宠爱。
- 这里的”孝惠”是指汉文帝刘恒,他也是汉朝的一个著名皇帝,他在位期间也有闳孺。
- 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璘,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
- 这两个人是没有实际才能的人,他们之所以得到皇上的宠爱是因为他们的谄媚和善于讨好。他们甚至能够左右朝政,使得很多大臣都去巴结讨好他们。因此,孝文皇帝时期的郎官们都佩戴着华丽的首饰,身上涂满香气浓郁的香料,这些都是为了取悦皇上和两位贵人。
- “两人徙家安陵”表明这两位受到皇帝宠爱的人后来都搬到了离皇宫较近的安陵居住。
-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 在孝文帝时期,朝廷中有受宠臣的职位,其中士人阶层有邓通,宦官则有赵同和北宫伯子等。
- 北宫伯子以爱人长者;而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
- 北宫伯子因为懂得照顾和敬重他人而得到宠爱。赵同则是依靠他的星相知识和对帝王的尊敬而获得皇帝的信任。他们常常陪伴在皇帝身旁。
- 邓通无伎能。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
- 邓通是一个没有特殊技能的人。他原本是一个做船的工人,后来因为担任黄头的职位而被提升为郎官。这个职位通常是指负责皇帝日常事务的小臣。
- 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
- 孝文帝有一次梦见自己想要飞向天空但是无法做到,这时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把他推上了天空。醒来之后,孝文帝就去了渐台寻找推他上去的那位黄头郎,结果发现他就是邓通。邓通穿着的衣服后部有一个洞,正是他在梦中看到的那件衣服的洞。孝文帝召见了邓通,询问了他的姓名,得知他是姓邓,名通。这让孝文帝非常高兴,对他的待遇也变得非常好。
- 由于这次梦境中的巧合,孝文帝对邓通更加宠爱,邓通也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地位和财富。
- 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
- 邓通虽然希望得到孝文帝的恩宠,但他不喜欢处理政务,也不善于交际。即使被赐予洗澡沐浴的机会,他也不想离开皇宫去其他地方。
- 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 文帝给了邓通非常多的赏赐,包括无数的财物和官职,让他成为了朝廷中的高官。尽管如此,邓通并没有其他的才能或者能力去推荐其他人才给皇帝。他只专注于讨好皇上,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赢得皇帝的喜爱。
- 上使善相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 皇上让算命先生来看过邓通的命运后说他会贫穷并饿死。但是文帝却说只要他能变得富有起来,他就能改变命运。所以文帝就赏赐了邓通蜀地的严道铜山,让他可以在那里铸造钱币,并且允许他用“邓氏钱”流通于整个中国。由此可以看出邓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最终变得非常富有。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古代中国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个人如何通过阿谀奉承和巧取豪夺来获得皇帝的宠爱和财富。文中通过列举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示了不同身份的人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权力和财富的追求以及个人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