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楚则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己诺。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齐。浙江南则越。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越、楚则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己诺。
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齐。浙江南则越。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注释说明

  • 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指位于中国淮河以北的古代地区,这里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一部分地域。
  • 西楚:古代楚国的一个区域,位于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地带。
  • 徐、僮:古地区名,分别位于今江苏和湖南一带,这两个地区因其商人特色而得名。
  • 东海、吴、广陵:泛指长江下游的东部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以及扬州市等地。
  • 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此处特指吴国所在地。
  •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这些地区都是中国南方的历史地名,分别位于今天的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等地。
  • 郢都:指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荆州)。
  • 合肥:古地名,今属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
  • 闽中:古代地名,指福建中部地区。
  • 干越:古代两个民族的名称,主要活动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因善于航海贸易而得名。
  • 番禺:古地名,今广东省广州市。
  • 珠玑:一种珍贵的珠宝,产自南方地区。
  • 玳瑁:一种美丽的玳瑁壳,常见于南方水域。
  • 九疑、苍梧:古代地名,分别位于今广西省永福县和湖南省宁远县附近。
  • 儋耳:古代地名,今属海南省儋州市一带。

译文展示
《史记·货殖列传》详细记载了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例如,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是西楚的一部分,该地区的人们性格剽悍,容易发怒,土地贫瘠,资源有限。江陵曾是古楚国的首都,西与巫县、巴陵相连,东面有云梦泽的丰富资源。陈地位于楚国的夏季和秋季交界处,交通便利,盛产鱼盐等货物,当地居民多数从事商业活动。徐、僮、取虑这三个地方的人性情精细严谨,喜欢夸耀自己的承诺。
彭城以东到东海、吴地、广陵,这是东楚的一部分。这里的人们性格类似于徐地和僮地的居民。从朐县和缯县往北到齐地,这里的生活习俗与齐国相同。浙江以南的地区则是越地。吴地从阖庐、春申君、王濞这三个人开始招揽天下喜好游历的士人,东方拥有丰富的海盐资源,章山出产铜矿石,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拥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也是东部的一个重要商业城市。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国的一部分,这里的风俗大致与西楚国相同。郢都后来迁移到了寿春,这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而合肥受到南北两股潮流的影响,皮革、蚌蛤和木材的贸易非常发达。与闽中和干越混杂的习俗混合在一起,因此南部地区的人们喜欢辩论,但很少相信他们的言辞。江南地势低洼潮湿,男性早逝的情况比较普遍。这里有大量竹子和树木。豫章出产黄金,长沙出产连翘和锡,但这些仅是普通财物。九疑山和苍梧山以南直到儋耳地区,与江南风俗相似,但其中杨多的风俗更为特殊。番禺也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那里出产珍珠、琥珀、玳瑁和各种水果。

分析讨论
《史记·货殖列传》通过对不同地域的经济和文化特色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各地区独特的经济模式和社会风貌。例如,淮北的西楚地区以其剽悍和易怒的民风著称;而东海、吴地和广陵地区则以精打细算和重视商业著称。这种地域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也说明了经济发展的不同路径。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南方地区如越地、南楚等,虽然自然环境相对温和湿润,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这里的经济活动相对较少。尽管如此,这些地区的人们仍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生产和交易,显示出了他们勤劳和智慧的一面。

《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后世得以观择”观点强调了经济观察对于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情况的描述,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预见和思考。通过观察历史上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人物的行为模式,后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的动力和规律,从而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