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

诗句释义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这句话出自《史记》,讲述的是自然界四季更替和生长、收获与收藏的过程,体现了自然的循环规律。春天万物复苏生长,夏天庄稼成熟收获,秋天果实成熟收获,冬天则进行收藏准备来年的生长。

译文

这句话的译文是:“大自然的法则是:顺应自然就能兴旺发达,违背自然就会死亡灭亡。这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因此人们常说‘让人们拘束而害怕’。”这里司马迁通过“使人拘而多畏”,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尊重与遵守的重要性。

注释

  • 阴阳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是古人观察天象得出的自然规律。
  • 八位:可能是指古代天文历法中的八个方位或星座。
  • 十二度:古人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有特定的节气和农事活动。
  • 二十四节:与“十二度”类似,也是古代划分时间的单位。

赏析

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通过这段话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遵循自然法则,才能保证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他认为,如果人们不尊重和遵守这些自然法则,那么社会和个人都可能面临困境甚至灭亡。这种思想贯穿全书,体现了司马迁对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深刻理解和重视。

司马迁还提到了儒者和墨家的观点,认为他们分别强调六艺和尧舜道等,体现了当时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社会需求。他批评了一些学者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提倡“俭而难遵”的理念,即在生活节俭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修养和实际效果。

《史记·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不仅是司马迁个人经历和思想的总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段话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深入理解司马迁的历史观和文化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