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道员者,运转而无端,化育如神,虚无因循,常后而不先也;臣道员者,运转而无方,论是而处当,为事先倡,守职分明,以立成功也。是故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各得其宜,处其当,则上下有以相使也。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制者,则天下不足有也。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不能以致远;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伸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嚼筋,而不可使有闻也;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人主贵正而尚忠,忠正在上位,执正营事,则谗佞奸邪无由进矣。譬犹方员之不相盖,而巨直之不相入。夫鸟兽之不可同群者,其类异也;虎鹿之不同游者,力不敌也。是故圣人得志而在上位,谗佞奸邪而欲犯主者,譬犹雀之见,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余命也。
淮南子 · 主术训
译文
《淮南子》中记载,“君主之道在于运转而不停滞,化育如神,虚无因循,常在后而先于前;臣子之道在于运转而有序,论是而处当,为事先倡,守职分明,以立成功。因此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各得其宜,处其当,则上下有以相使也。”
赏析
这段话强调了君主和臣子之间的不同角色应承担的责任与权力分配的重要性。君主应当像自然界一样运作顺畅,不可滞留,而臣子则需有序地执行任务,保持职责的明确性。这种关系要求两者在行为上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通过比喻,作者将君王比作太阳,臣子比作月亮,太阳虽不可见却能照亮夜空,月亮虽有光辉却必须依附于太阳才能发光。这表达了君王应当处于领导地位,为臣子提供指导和支持,臣子则要忠诚地执行君王的意志,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
文章还强调了“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的道理。这意味着君主需要利用群臣的智慧和力量来处理国事,而不是孤军奋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这句话提醒君主不应盲目行事,而应依据科学的方法制定政策。只有这样,君主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稳健前行,避免失败。
《淮南子》中的这篇文章教导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运用智慧和策略。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管理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