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刂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夫寸生于粟,々生于日,日生于形,形生于景,此度之本也。乐生于音,音生于律,律生于风,此声之宗也。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故通于本者不乱于末,睹于要者不惑于详。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淮南子·主术训》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淮南子》。文章以“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作为开篇,阐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将逐句对原文进行释义:

  1. 法者,天下之度量
  • 解释:法律是衡量天下事物和标准的根本依据。
  • 注释:这里的“度量”指的是衡量事物的尺度或标准,强调了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性和基础性作用。
  1. 而人主之准绳也
  • 解释:君主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应当以法律作为行事的准绳。
  • 注释:这里的“准绳”比喻为一种标准或准则,意味着君主的行为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以保证国家治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1. 县法者,法不法也
  • 解释:执行法律的人,不能随意改变法律的内容,否则就会失去其作为法律的意义。
  • 注释:这里的“县法”指的是悬挂或展示法律条文,强调了法律的严肃性。而“法不法”则是指执行法律的人不应随意更改法律内容,否则就失去了法律的权威性。
  1. 设赏者,赏当赏也
  • 解释:制定奖励制度的人,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给予恰当的奖赏。
  • 注释:这里的“设赏”指的是建立奖励制度,而“赏当赏”则是指奖励应当与所付出的努力相匹配,确保公平正义。
  1. 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
  • 解释:在法律确定之后,按照法律规定给予奖赏;违反规定者应受到惩罚。
  •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法律的严格执行和公正处理,即对遵守法律的个体给予奖励,对违法行为的个体进行惩罚。
  1. 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
  • 解释:无论地位高低,都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接受处罚,不应因身份高贵而减轻或因地位低下而加重刑罚。
  •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强调即使是尊贵者也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而卑贱者的刑罚也不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减轻或加重。
  1. 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
  • 解释:即使犯罪者有才能,也应依法惩处;普通人即使无才也能免于刑罚。
  • 注释: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公正性,无论是有才能还是普通的人,只要触犯了法律,就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淮南子·主术训》通过对法律的描述,传达了一个法治国家应有的理念,即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法律的执行必须严格、公正。同时,通过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法治精神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