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五年冬十月,雷;桃李华,枣实。

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夏,大旱。

秋八月己丑,相国参薨。

九月,长安城成。赐民爵,户一级。

六年冬十月辛丑,齐王肥薨。

令民得卖爵。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夏六月,舞阳侯哙薨。

起长安西市,修敖仓。

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夏五月丁卯,日有蚀之,既。

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九月辛丑,葬安陵。

赞曰:孝惠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恩敬笃矣。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可谓宽仁之主。曹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

《汉书·纪·惠帝纪》是西汉时期的历史文献,其中记载了汉惠帝刘盈的生平与重要事迹。以下是对《汉书·惠帝纪》的逐句解读及译文:

  1. 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
    “未央宫凌室灾”指的是在秋季的七月二十五日,未央宫的凌室发生了火灾。

  2. 秋八月己丑,相国参薨
    “秋八月己丑,相国参薨”表示在秋季的八月初五,相国曹参去世。

  3. 五年冬十月,雷;桃李华,枣实
    “五年冬十月,雷;桃李华,枣实”描述的是五年冬季的十月份,出现了打雷的现象,同时桃花和李花盛开,枣树也结出了果实。

  4. 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
    “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表明在春季的正月,动员了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共同修筑长安城。这项工作持续了三十天,并在完成后结束。

  5. 夏,大旱
    “夏,大旱”指出在夏季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干旱现象。

  6. 秋八月己丑,相国参薨
    “秋八月己丑,相国参薨”描述了秋季的八月初五,丞相曹参去世。

  7. 九月,长安城成。赐民爵,户一级
    “九月,长安城成。赐民爵,户一级”记录了九月份,长安城建成,并且赐予了百姓以爵位,每户获得一级赏赐。

  8. 六年冬十月辛丑,齐王肥薨
    “六年冬十月辛丑,齐王肥薨”说明在六年的冬天十月初六,齐王田肥去世。

  9. 令民得卖爵
    “令民得卖爵”是指下令允许民众出售自己的爵位。

  10.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味着如果女子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到三十岁之间未婚,将收取五倍的赋税。

  11. 夏六月,舞阳侯哙薨
    “夏六月,舞阳侯哙薨”记载了在夏季的六月,舞阳侯灌婴去世。

  12. 起长安西市,修敖仓
    “起长安西市,修敖仓”描述了在长安西面开始修建市场,并修缮敖仓。

  13. 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
    “七年冬十月,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指在七年的冬末十月,征调车骑和材官前往荥阳,由太尉灌婴负责指挥。

  14.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夏五月丁卯,日有蚀之,既
    “春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夏五月丁卯,日有蚀之”,春正月初一出现日食,而在夏季五月初二再次发生日食。这两次日食都是先出现而后消失。

  15. 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
    “秋八月戊寅,帝崩于未央宫”说明了在秋季八月二十九日,汉惠帝在未央宫内去世。

《汉书·纪·惠帝纪》不仅提供了汉惠帝刘盈的个人生活和政治活动的详细信息,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