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茂迁有无,万国作B376。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
食,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是为政首。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远近,赋入贡■,茂迁有无,万国作B376。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故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人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

译文: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是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是布帛可衣,以及金、刀、鱼、贝等,用来分配财物、利益百姓。这两项是人民生计的根本,从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兴盛。“砍木头做成犁把,磨石头做成锄头”这样使用工具,使得粮食充足;“正午时分做市场,聚集天下的百姓,聚集天下的货物,买卖之后都得到满足”,这样物资流通。粮食充足,货物流通,然后国家充实,民众富裕,教化就形成了。黄帝以来的“变化之道,使百姓不会感到疲倦”。尧帝命令四位儿子“恭敬地教授百姓耕种的时节”,舜帝命令后稷“让百姓吃饱肚子”,这是政治的开端。大禹治理洪水,安定九州,制定领土范围,根据自然条件远近来划分赋税收入,使人口得以安居乐业,万国繁荣。殷周盛世时期,《诗经》《尚书》所记载的,都在于安抚百姓,使他们富饶并且受到教育。《易经》称:“天地的大德是生成万物,圣人的至宝是位置;如何保持地位说仁义,如何聚集人们说财富。”财富就是帝王聚集人们、守护位置、培养众多生命、顺应天德、治理国家安定百姓的根本。所以说:“不要担忧贫穷,只担忧财富分配不均;不要担忧贫穷,只担忧社会不安;平均就没有贫穷,和睦就没有寡少,安定就没有倾覆。”因此圣王统治人民,筑城郭让他们居住;制定房屋和井田来平均土地;开设集市来沟通贸易;设立学校来传授知识;士人、农民、工匠、商人各自有固定职业。学者学习成为官吏,农夫开发田地种粮,工匠制作器具,商人贩卖货物。圣王根据各人的能力分配工作,四类职业的人各尽所能接受职务,所以朝廷没有闲置的官位,乡邑没有懒惰的百姓,土地没有荒废的地方。

注释:

  1. 《汉书·食货志第四》:东汉班固撰写的历史文献,详细记述了汉代的社会经济情况。该文献中关于治国理政的八个重要方面之一就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
  2. 《洪范》八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理念,其中提到的八种基本职能或职责。
  3. 食:指农业种植的谷物和可以食用的其他农作物。
  4. 货:指丝织品、布匹、金属器具以及其他可以用于交换的物品。
  5. 神农氏: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五谷种植和农业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
  6. 斫木为耜(sì)煣(lín)木为耒(lěi):古代农业生产工具。耜是一种犁的头部,用木材制成;耒是一种耕作用的木制工具。
  7. 耒耨(nòu):一种农具,用于翻土和除草。
  8. 日中为市:中午时分进行集市交易。
  9. 敬授民时:尧帝命令四子教导百姓耕种的节气。
  10. 黎民祖饥:尧帝命后稷教导百姓种植粮食。
  11. 禹平洪水:大禹治理洪水灾害。
  12. 制土田:制定土地的范围和所有权。
  13. 各因所生远近: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差异来确定税收和分配。
  14. 赋入贡■:将土地和产物作为赋税上缴给中央。
  15. 茂迁有无:丰富了人们的物资和财富。
  16. 万国作B376:万国繁荣昌盛。
  17. 《诗》、《书》:《诗经》和《尚书》。《诗经》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诗歌,而《尚书》则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献汇编。
  18. 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
  19. 富而教之:《易经》中的教诲原则,认为财富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20. 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的生育功能被视为最大的德行。
  21. 圣人之大宝曰位:《论语》中提到:“君子喻于义也小人喻于利也”。
  22.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如何保护位置需要仁爱之心,如何聚集人心需要财富之力。
  2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等问题。
  24. 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担心贫困而担心社会不安。
  25. 均亡贫,和亡乱,安亡倾:均匀则没有贫穷,和谐则没有混乱,安定则没有倾覆。
  26. 尧命四子以“敬授民时”:尧帝命令四子教导百姓耕种的节气。
  27. 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饥”:舜帝命令后稷教导百姓种植粮食。
  28. 禹平洪水:大禹治理洪水,安定九州。
  29. 殷周盛世:指的是商朝和周朝的盛世时期。
  30. 《诗》、《书》:《诗经》和《尚书》。《诗经》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诗歌,而《尚书》则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献汇编。《诗经》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诗歌,而《尚书》则是古代中国的政治文献汇编。《诗》主要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和社会风俗等内容。《尚书》则是对《诗经》的进一步阐述和解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