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农民户人己受田,其家众男为余夫,亦以口受田如比。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此谓平土可以为法者也。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税给郊、社、宗庙、百神之祀,天子奉养、百官禄食庶事之费。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十岁以下,上所长也;十一以上,上所强也。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D733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以下是对《汉书·志·食货志》的逐句释义:

  1.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治理百姓的根本原则是以土地为基础。
  2.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因此必须建立步制、确定亩数,明确田地的界限。
  3.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规定每步为六尺,每亩为一亩,每夫田面积一百亩,每屋为三人所能耕种的面积。
  4. 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每个屋子可以种植三棵井边树,井边树周围一里见方,这样总共九人能耕种。
  5.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八家人共同耕作,每家可以拥有一百亩的私田。
  6. 公田十亩:共有的田地有十亩。
  7. 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总计八百零亩,剩余的二十亩用来建设房屋。
  8.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出入时互相帮助,夜间相互守望。
  9. 疾病相救:遇到疾病时相互救助。
  10. 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人民因此和睦相处,社会风气统一。
  11. 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劳力和生产可以得到公平分配。

该诗描述了西汉王朝时期,通过土地制度来管理民众和农业生产的方法。强调了土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土地面积来划分农田和公共设施。同时提到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税收制度以及如何利用农林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此外,还强调了农业与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