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见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乐,三帛二生一死为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者,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者,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者,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禹遵之。后十三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黩,二龙去之。其后十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乃迁烈山子柱,而以周弃代为稷祠。后八世,帝太戊有桑穀生于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祆不胜德。”太戊修德,桑穀死。伊陟赞巫咸。后十三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乙嫚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是观之,始未尝不肃祇,后稍怠嫚也。

”`
《虞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遍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见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乐,三帛二生一死为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者,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者,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者,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禹遵之。后十三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黩,二龙去之。其后十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乃迁烈山子柱,而以周弃代为稷祠。后八世,帝太戊有桑穀生于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祆不胜德。”太戊修德,桑穀死。伊陟赞巫咸。后十三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乙嫚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是观之,始未尝不肃祇,后稍怠嫚也。

注释:

  • 《尚书·洪范》:这是古代的文献记载,讲述了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 舜在璇玑玉衡:指的是舜帝时期,他通过天文观测来治理国家,象征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顺应。
  • 齐七政:统一管理国家的七种重要事务或力量。
  • 禋于六宗:向六个重要的神灵进行祭拜,表示敬仰和祈求神灵的保佑。
  • 岁二月:每年的二月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 东巡狩:春季进行的大范围巡视,象征对国家的巡视和视察。
  • 岱宗:泰山的别称,这里指的是东岳泰山,作为祭祀的中心地点。
  • 柴:指在泰山上举行的祭祀仪式。
  • 中岳:即嵩高山,是祭祀活动的中心之一,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
  • 桑穀:一种灾害,这里指的是自然灾害的发生。
  • 桑谷死:因为帝武丁修德,所以这些灾难得以解决,桑谷物消。
  • 高宗:商朝的一位君主的名字,这里特指商朝中兴时期的皇帝武丁。
  • 雉登鼎耳而雊:指雉鸟在鼎的耳部出现异常行为,预示将要有大事情发生。
  • 祖己:商朝的一位大臣,这里的“祖己”可能是后世对这位大臣的尊称。
  • 帝乙:商朝的一位国君,这里的“帝乙”可能是指他的统治时期。
  • 帝纣: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这里指的是商朝末代的君主。
  • 武王:周朝的建立者,后来的周武王率领军队打败了商朝。
  • 始未尝不肃祇:意思是说,从开始到现在,从未有过怠慢祭祀的情况。
  • 后稍怠嫚也:意思是后来有些懈怠和轻慢的态度。

赏析:
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对祭祀的重视以及祭祀活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虞书》中的记述表明了古代帝王对于祭祀的重视程度,认为祭祀是表达孝道、尊敬祖先和连接神明的重要手段。文中提到的多次祭祀活动,包括东巡狩、南岳、西岳、北岳等地的祭祀,都体现了帝王对于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努力。特别是文中提到的各种祭祀仪式和相关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帝王是如何通过宗教和祭祀活动来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