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大夫祭门、户、井、灶、中霤五祀,士、庶人祖考而已。各有典礼,而淫祀有禁。

后十三世,世益衰,礼乐废。幽王无道,为犬戎所败,平王东徙雒邑。秦襄公攻若救周,列为诸侯,而居西,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駠驹、黄牛、羝羊各一云。

其后十四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
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大夫祭门、户、井、灶、中霤五祀,士、庶人祖考而已。各有典礼,而淫祀有禁。


: 《汉书·志·郊祀志上》

译文:
在周公的帮助下,成王的治国之道非常和谐美满,制定了礼仪和音乐制度,天子用于祭祀天的地方叫做明堂或辟雍,诸侯祭祀的地方称作泮宫。在郊外祭祀后稷以配合上天,在明堂宗祭文王以配合天帝。四海之内的人各自按照自己的职责来协助祭祀。天子祭祀全国的名山大川,以此安抚百神,各种祭祀活动都显得有条不紊,没有繁琐的仪式。五岳的祭祀如同三公,四渎的祭祀如同诸侯。而诸侯祭祀自己疆界内的名山大川,大夫祭祀门户、户、井、灶、中霤等五种祭祀,士人和普通百姓只祭祀自己的祖先而已。每种祭祀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对那些非正统的祭祀行为则有禁止。


赏析:
这首诗是《汉书·郊祀志》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古代帝王如何通过郊祀来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和对祖先的纪念。文章从周公辅佐成王开始,详细描述了古代帝王如何制定礼仪和音乐制度,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祭祀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宗教秩序。

文章提到“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这句话强调了周公在成王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他帮助成王建立了稳定的政治局面,使得国家治理得当。

文章描述了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包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等。这些祭祀活动都是为了表达对天地和祖先的敬意,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方式。

文章总结了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的特点,即“各有典礼,而淫祀有禁”。这表明古代帝王在祭祀活动中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以避免过度崇拜和迷信。

这首诗通过叙述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展示了古代社会对于天地和祖先的尊重和敬仰。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思想和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