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年而秦亡。诸儒生疾秦皇焚《诗》、《书》,诛灭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叛之,皆说曰:“始皇上泰山,为风雨所击,不得封禅云。”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其事者邪?

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迭兴迭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于是自崤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B925,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渎山,蜀之岷山也。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山川。而牲亦牛犊,牢具、圭、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陈宝节来祠,其河加有尝醪。此皆雍州之域,近天子都,故加车一乘,駠驹四。

”`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年而秦亡。诸儒生疾秦皇焚《诗》、《书》,诛灭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叛之,皆说曰:“始皇上泰山,为风雨所击,不得封禅云。”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其事者邪?

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迭兴迭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于是自崤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B925,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圭、币各异。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襄山也。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渎山,蜀之岷山也。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山川。而牲亦牛犊,牢具、圭、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陈宝节来祠,其河加有尝醪。此皆雍州之域,近天子都,故加车一乘,駠驹四。

译文:
在秦始皇举行封禅仪式后的十二年,秦国就灭亡了。许多儒生非常讨厌秦始皇焚毁《诗经》和《尚书》,并且诛灭了当时的文学之士,百姓们怨恨这种法令,天下人纷纷背叛他,都说:“秦始皇登上泰山,被风雨击打,无法进行封禅。”难道这就是所说的没有德行而滥用权力的人吗?

古代的三代居住地都在黄河、洛河之间,所以嵩高山是中岳,而其他的四岳各有自己的位置,四渎都在山东。到了秦朝称王称帝,都城设在咸阳,那么五岳和四渎就在东方。从五帝到秦朝,王朝交替兴盛衰退,名山、大川有的在诸侯国,有的在天子脚下,他们祭祀的礼仪增减世异,不可胜计。等到秦朝统一全国,命令祠官经常供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以有序进行祭祀。

从此自崤山以东,有五座名山,两座大川的祠庙。第一座名山是太室山,第二座名山是嵩高山。第三座名山是恒山,第四座名山是泰山,第五座名山是会稽山。这些地方的水叫做B925(此处应为B926,可能是原文有误),叫做淮水。春天用肉干酒作为年祭祀的祈求,使冰冻融化;秋天让冰冻冻结;冬天堵塞祭祀的场所。祭祀所用的牲畜是用一头牛犊,祭器、圭币各不相同。

自华山以西,有七座名山,四条大川的祠庙。第一座名山是华山、薄山。薄山就是襄山。第二座名山是岳山、岐山、吴山、鸿冢、渎山。渎山,也就是蜀国的岷山。这些地方的水叫做河,祭祀的是临晋;沔水,祭祀的是汉中;湫渊的水,祭祀的是朝那;江水,祭祀的是蜀地。这些地方的祭祀也像东方其他山川一样,春秋两季泮冻祭祀,塞祷如同东方其他山川。祭祀所用的牲畜也是用一头牛犊,祭器、圭币各不相同。四大名山都有尝新收获的仪式。陈宝节前来祠祭时,河流增加了尝酒的仪式。这些都是雍州地区的土地,靠近天子的京城,所以加了一辆车和四匹良马。

注释:

  1. 始皇封禅之后:指的是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后,但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如愿获得天书,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事件。

  2. 诸儒生疾秦皇焚《诗》、《书》:指一些儒家学者痛恨秦始皇焚烧了《诗经》和《尚书》等经典著作。

  3. 诛灭文学:指秦始皇下令销毁所有反对自己的文献和思想,包括文学家的著作等文化成果。

  4. 百姓怨其法:指百姓对秦始皇的统治政策产生了不满和怨恨的情绪。

  5. 天下叛之:意味着全国的人民都背叛了秦始皇的统治,不再支持他的政策和法令。

  6. 始皇上泰山:指的是秦始皇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事情。

  7. 风雨所击:形容天气变化无常,无法控制。

  8. 不得封禅:意思是秦始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完成封禅仪式。

  9. 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其事者邪:这是不是说他没有德行却滥用职权呢?

  10. 昔三代之居:指的是古代的夏、商、周三代的地理位置。

  11. 河、洛之间:指的是黄河和洛河之间的地区。

  12. 嵩高:指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面,海拔2158米。

  13. 中岳:指嵩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14. 四岳各如其方:意思是四方的四岳都各有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15. 四渎咸在山东:意思是黄河、淮河、长江和济水的流向都在山东。

  16. 天子都:指当时秦国都城咸阳。

  17. 雍州之域:指秦国的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陕西一带。

  18. 近天子都:表示距离咸阳很近的地方。

  19. 加车一乘:表示增加一辆马车作为陪驾车辆。

  20. 駠驹四:指增加四匹良马作为陪驾马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