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治枌榆社,常以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祀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属;晋巫祠五帝、东君、云中君、巫社、巫祠、族人炊之属;秦巫祠杜主、巫保、族累之属;荆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九天巫祠九天:皆以岁时祠宫中。其河巫祠河于临晋,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也。各有时日。
其后二岁,或言曰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常以岁时祠以牛。”
高祖十年春,有司清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稷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制曰:“可。”
文帝即位十三年,下诏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朕甚弗取,其除之。”
《汉书·郊祀志上》的诗句及翻译:
- 诗句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治枌榆社,常以时,春以羊、彘祠之。”
“其后二岁,或言曰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
- 翻译
“在四年后,天下已经稳定。诏书命令御史让丰治理枌榆社,经常按时进行。春天用羊和猪祭祀。”
“随后两年,有人说周朝兴起后设立了后稷的祠庙,到现在仍然有祭祀活动。”
- 关键词注释
“枌榆社”
“羊、彘”
“周兴”
“邑立后稷之祠”
“血食天下”
-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汉朝建立之初,国家逐渐稳定,开始重视祭祀和祖先崇拜的活动。诗中提到了具体的祭品(羊、彘),显示了当时对神明和祖先的尊敬。此外,诗歌也反映了汉朝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例如提及后稷作为农业之神的祭祀,这体现了汉朝时期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最后,诗句中的“至今仍有祭祀活动”,表明了这种传统习俗持续至今。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初期的国家政策以及其对文化和社会秩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