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好儒,贡禹、韦玄成、匡衡等相继为公卿。禹建言汉家宗庙祭祀多不应古礼,上是其言。后韦玄成为丞相,议罢郡国庙,自太上皇、孝惠诸园寝庙皆罢。后元帝寝疾,梦神灵谴罢诸庙祠,上遂复焉。后或罢或复,至哀、平不定。语在《韦玄成传》。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行常幸长安,郊见皇天,反北之泰阴,祠后土,反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至云阳,行溪谷中,厄陕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昔者周文、武郊于丰、镐,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以为:所以从来久远,宜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燔柴于太坛,祭天也;瘗E85F于大折,祭地也。”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祭地于大折,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外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书》曰:“越三日丁已,用牲于郊,牛二。”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雒。明王圣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长安,圣主之居,皇天所观视也。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大阴之处。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便。于是衡、谭奏议曰:“陛下圣德■明,上通承天之大典,览群下,使务悉心尽虑,议郊祀之处,天下幸甚。臣闻广谋从众,则合于天心,故《洪范》曰‘三人占,则从二人言’,言少从多之义也。论当往古,宜于万民,则依而从之;违道寡与,则废而不行。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当徙之义,皆著于经传,同于上世,便于吏民;八人不案经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凶。《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诗》曰‘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言天之日监王者之处也。又曰‘乃眷西顾,此维予宅,’言天以文王之都为居也。宜于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
元帝爱好儒术,贡禹、韦玄成、匡衡等人相继担任公卿。贡禹建议汉家宗庙祭祀多不符合古礼,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韦玄成为丞相,提议取消郡国庙,太上皇、孝惠诸园寝庙都被废除。后来元帝患病,梦见神灵谴责他废弃诸庙祠,于是恢复了这些庙。后来是否恢复还是不恢复,到哀平年间没有确定下来。这件事记载在《韦玄成传》中。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接天的顺序莫过于郊祀,因此圣王竭尽全力极尽考虑建立其制度。祭天于南郊,是因阳之义;瘗地于北郊,是因阴的象。天对于天子来说,根据他所居住的地方各飨一次。过去,孝武皇帝居住在甘泉宫,就在云阳立泰畤,在宫殿南面祭天。现在皇帝常来长安,郊见皇天,却反而在北郊的太阴祭地,在东郊的少阳祭祀后土,这与古代制度不同。又到云阳,行走在溪谷中,险阻长达百里,汾阴就渡过大河,有风浪舟楫的危险,这些都不是圣主所宜多次乘坐的。郡、县治理道路共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官吏百姓困苦不堪,百官烦费劳顿。这样劳累所保护的人民,行走危险之地,难以供奉神灵祈求福佑,这大概不符合承天意、民心的要求。昔日周文、武郊祀于丰、镐,成王郊祀于雒邑。从这一点来看,天地随着王者所在而享受祭祀,这是很明显的。甘泉泰畤、河东后土的祠堂应该可以迁移到长安,符合古代帝王的情况。我愿与群臣商议定夺。”奏可。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认为:以前的做法已经沿用很久,应如故。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认为:《礼记》说:“燔柴在太坛祭祀天;瘗E85F在太折祭祀地。”兆在南郊,是为了确定天位。祭祀地在太折,是在北郊,是依据阴位。郊外都在圣王所居南方、北方。《尚书》说:“越三日丁已,在郊祭祀,用牛二头。”周公增加牲口数量,告谕迁徙新邑,确定郊祀礼仪在雒邑。圣明的君王明智的君主,敬事上天明白事理,敬事地察知情况。天地明了洞察,神明显现了。天地以王者为主,所以圣明的君主制定祭天地的礼仪一定在国郊进行。长安是圣明君主住的地方,是皇天所观察和注视的地方。甘泉、河东的祠庙不是神灵享用祭品之处,应该迁移到正阳、大阴处。违背习俗复古,遵循圣制,确定天位,如同礼便。于是匡衡、谭奏议曰:“陛下圣德高明,上通继承天的典章,阅览群下,使务用心尽力思考议论郊祀之处,天下庆幸。臣闻广泛谋划听取众人意见,就会合乎天意。所以《洪范》说‘三人占,则从二人言’,意思是说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听从多数人的意见。讨论古代的事情,应该顺应万民的意愿,那么就依从他们的想法;违背道理的人很少支持,那么就应该废止不用。现在讨论的人共有五十八人,其中五十人说应当迁移的道理,这些道理都著录在经传中,与上古时代相同,对吏民便利;八人不依照经艺考察古代制度,而认为不应该迁移,无法定吉凶。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业,可以永久年岁,这是伟大的法则。诗经曰:‘不要高高在上,登上山岗检查土地,太阳监视着这里’,这是说天监督王者的位置。又曰‘于是眷顾西顾,这里是我的住处’,说的是天把文王的都城作为住处。应该长安定南、北郊,成为万世基业。”天子听从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