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杜鄴说商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瀹祭’,言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行秽祀丰,犹不蒙祐;德修荐薄,吉必大来。古者坛场有常处,燎禋有常用,赞见有常礼;牺牲玉帛虽备而财不匮,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是故每举其礼,助者欢说,大路所历,黎元不知。今甘泉、河东天地郊祀、咸失方位,违阴阳之宜。及雍五畤皆旷远,奉尊之役,休而复起,缮治共张,无解已时,皇天著象,殆可略知。前上甘泉,先驱失道;礼月之夕,奉引复迷。祠后土还,临河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又雍大雨,坏平阳宫垣。乃三月甲子,震电灾林光宫门。祥瑞未著,咎征仍臻。迹三郡所奏,皆有变故。不答不飨,何以甚比!《诗》曰‘率由旧章’。旧章,先王法度,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子孙千亿。宜如异时公卿之议,复还长安南、北郊。”
诗句
后成都侯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杜邺说商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瀹祭’,言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行秽祀丰,犹不蒙祐;德修荐薄,吉必大来。
译文
后来成都侯王商任大司马、卫将军辅佐朝政,杜邺对王商进言:“东邻宰杀一头牛,不如西边邻居的祭祀方式”,意思是说,奉行天道,最重要的是以诚心诚意对待百姓,这样才能深得民心。行为不端而祭祀繁多,仍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道德修养高洁但献祭礼物薄少,则一定会有大福来临。古代时坛场有固定的地点,焚烧祭祀品有专用的地方和礼仪;牺牲、玉帛虽然备齐但财物并不匮乏,车辆、人员虽多但使用起来并不劳苦。所以每次举行祭祀,都有人欢欣鼓舞,大路所经过的地方,老百姓都不知道。现在甘泉、河东天地郊祀,都失去了原来的位置,违背了阴阳适宜的原则。到雍城五畤也都遥远,供奉神灵的任务,休息后又重新开始,修建工作一应俱全,没有间断,皇天显示的征兆,大概可以略知一二。以前上甘泉宫,先遣的先驱迷路了;在月亮圆之夜,奉引的人又迷途了。祠后土返回时,临河应当渡河时,突然起了大风,船只无法行驶。还有雍城大雨,毁坏了平阳宫垣。于是三月甲子日,震雷击电,灾祸光耀了林光宫的大门。吉祥的征兆还未出现,灾祸的征象仍然降临。考察三郡所奏报的事,都有变故发生。没有得到回答也不接受供献,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诗》中说‘遵循旧章’。《诗》中的旧章,是先王制定的法度,周文王就遵行它,与神进行祭祀,子孙千亿。应该如过去公卿商议时的一样,恢复长安城的南、北郊。”
注释
- 后成都侯王商:指东汉时期的成都侯王商,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担任过大司马(最高军事统帅)和卫将军等职。
- 辅政:帮助君主执政或辅佐朝政。
- 杜邺:字伯群,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和官员,曾参与朝政,反对当时的政治腐败。
- 东邻杀牛:比喻表面繁华而实际缺乏真诚或质量。
- 西邻之瀹祭:指西边邻居的祭祀方式,可能意味着简朴而真诚的祭祀方式更能体现对神灵的敬意和虔诚之心。
- 奉天之道:奉行天道,即遵从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 贵以诚质:重视真诚和朴实的品质。
- 德修荐薄:道德修养高尚而献祭的礼物却很简陋。
- 祥瑞未著:吉祥的征兆尚未显现出来。
- 咎征仍臻:灾祸的征兆仍然降临。
- 迹三郡所奏:指由三个郡上报的情况,可能是地方上的一些事件或者问题。
- 不答不飨:没有得到回应也不接受贡品。飨,这里指接受贡品或供养。
- 《诗》曰率由旧章:《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遵循旧章”,指的是遵循先王制定的规定和法度。
- 先王法度:先王制定的规矩和制度。
- 文王以之交神于祀:周文王通过祭祀活动与人鬼神沟通,表示敬仰和祈求神灵庇佑。
- 子孙千亿:指后代子孙众多,千万代流传下去。
- 宜如异时公卿之议:应该像过去公卿商议时那样做。
- 复还长安南、北郊:恢复长安城的南、北郊,即重新设置南郊和北郊的祭祀仪式。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王商对于国家祭祀活动的反思。他主张以真诚和简朴的态度对待祭祀,认为这种做法能更好地赢得神灵的庇佑。同时他也提到了政治上的腐败和不公,暗示这些现象可能导致神灵的不满和灾祸的发生。诗中还体现了王商对于历史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先王治国理念的继承。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王商对于国家治理和个人行为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传统价值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