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星传》曰“月入毕则将相有以家犯罪者”,言阴盛也。《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言失中道而东西也。故《星传》曰:“月南入牵牛南戒,民间疾疫;月北入太微,出坐北,若犯坐,则下人谋上。”
一曰月为风雨,日为寒温。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夏至日北极,晷短,北不极则寒为害。故《书》曰“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也。政治变于下,日月运于上矣。月出房北,为雨为阴,为乱为兵;出房南,为旱为夭丧。水旱至冲而应,及五星之变,必然之效也。
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星传》曰“月入毕则将相有以家犯罪者”,言阴盛也。《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言失中道而东西也。
【译文】
北斗七星中的箕星象征着风,它是东北方向的星星。东北地方的事情,是天上的位置。因此《周易》说:“东北方向失去伙伴(指箕星),以及《巽卦》在东南方向,象征风;风是阴阳之间、大臣的象征。它的星宿是轸星。月亮离开正中位置,移动到东北进入箕宿,如果移动到东南进入轸宿,就会多风。西方对应雨;雨,是阴气较少的方位。月亮偏离正中位置,移动到西边进入毕宿,就会多雨。《诗经》说“月亮离开了毕宿,就会导致滂沱大雨”,这是说多雨。《星官书》说“月亮进入毕宿,则将相之家会有犯罪的人出现”,这是说阴气过于兴盛。《尚书》说“星星中有好风,星星中有好雨,月亮跟随着星星的变化,就会有风雨”。这是说月亮偏离正中位置而向东西方向运行。所以《星官书》说:“月亮向南进入牵牛宿以南警戒,民间疾病流行;月亮向北进入太微宿,坐在北方,如果遇到不吉之事,则下人谋反上位。”
一说是月亮是风雨和太阳是寒温。冬至日时南极星高悬天空中央,晷影长,南方没有尽头则气温升高会造成伤害;夏至日时北极星低垂天空中央,晷影短,北方没有尽头则气温降低会造成伤害。所以《尚书》说“日月的运行,就有冬有夏”。这说的是政治变动发生在下面,日月运行在天上的情况。月亮出现在房宿北侧,象征雨和阴,象征动乱和战争;月亮出现在房宿南侧,象征干旱和夭折死亡。水旱灾害来临且冲撞而应验,还有五星运行的异常,这些是必然的效果。
注释:
- 箕星:北斗七星之一,在北方,象征东北方向。
- 东北地事:东北方的事物或事件,暗示天象与地理的关系。
- 《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引用《周易》中的一句话来说明东北方向的变化。
- 《巽卦在东南》:指的是巽卦位于东南方向,象征风。
- “风,阳中之阴”:解释风的属性,既是阳气中的阴气,也是风的象征。
- “大臣之象”:指出风象象征的是大臣或权力人物。
- 轸星:《星官书》中提到的轸星,与箕星相对应。
- 月去中道:月亮不在正中间运行,意味着偏离正常的轨道。
- “移而东北入箕”:月亮向东北方向移动并进入箕宿。
- “多风”:因为箕星的作用,导致多风。
- 西方为雨:西方对应的是秋季,此时雨水较多。
- “少阴之位也”:描述雨象是阴气较少的方位。
- “月失中道”:月亮偏离正中运行的轨道。
- “西入毕”:月亮向西进入毕宿。
- “多雨”:由于月亮的运行,导致雨水增多。
- “《诗》云”: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说明情况。
- “滂沱矣”:形容大雨倾泻的情景。
- “《星传》曰”:引用《星官书》中的记载。
- “阴盛”:指出阴气过盛的状况。
- “《书》曰”:引用《尚书》中的论述。
- “好风”:好的风,象征天气温和。
- “好雨”:好的雨,象征天气适宜。
- “政治变于下”:政治变化发生在下面。
- “日月运于上”: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发生在天上。
- “月出房北”:月星在房宿北面出现。
- “为雨为阴”:象征雨或阴霾。
- “为乱为兵”:象征动荡和战争。
- “出房南”:月星在房宿南边出现。
- “为旱为夭丧”:象征旱灾或夭折死亡。
- “水旱至冲而应”:水旱灾害来临且冲撞而应验。
- “及五星之变”:五星的运行异常。
- “必然之效也”:这是必然的结果。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详细记录了天文现象与季节、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联,展示了古人对天文现象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自然观察能力。通过对箕星、月的运动轨迹和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古代天文知识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