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常山以北,气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间,气皆黑。江、淮之间,气皆白。

徒气白。土功气黄。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骑气卑而布。卒气抟。前卑而后高者,疾;前方而后高者,锐;后锐而卑者,却。其气平者其行徐。前高后卑者,不止而反。气相遇者,卑胜高,锐胜方。气来卑而循车道者,不过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见。气来高七八尺者,不过五六日,去之十余二十里见。气来高丈余二丈者,不过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见。

捎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战。精白,其芒低者,战胜;其前赤而印者,战不胜。陈云如立垣。杼云类杼。柚云抟而耑锐。杓云如绳者,居前竟天,其半半天。蜺云者,类斗旗故。钩云句曲。诸此云见,以五色占。而泽抟密,其见动人,乃有占;兵必起,合斗其直。

诗句

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嵩高、三河之郊,气正赤。常山以北,气下黑上青。勃、碣、海、岱之间,气皆黑。江、淮之间,气皆白。徒气白。土功气黄。车气乍高乍下,往往而聚。骑气卑而布。卒气抟。前卑而后高者,疾;前方而后高者,锐;后锐而卑者,却。其气平者其行徐。前高后卑者,不止而反。气相遇者,卑胜高,锐胜方。气来卑而循车道者,不过三四日,去之五六里见。气来高七八尺者,不过五六日,去之十余二十里见。气来高丈余二丈者,不过三四十日,去之五六十里见。捎云精白者,其将悍,其士怯。其大根而前绝远者,战。精白,其芒低者,战胜;其前赤而印者,战不胜。陈云如立垣。杼云类杼。柚云抟而耑锐。杓云如绳者,居前竟天,其半半天。蜺云者,类斗旗故。钩云句曲。诸此云见,以五色占。而泽抟密,其见动人,乃有占;兵必起,合斗其直。

译文

从华州南部开始,气流向下黑色向上红色。嵩高和三河之间的地区,气流是纯正的红色。常山以北的地方,气流向下黑色向上青色。勃碣海岱之间的地区,气流都是黑色的。江淮之间的地区,气流都是白色的。徒(白色)的气流。土工程的气流是黄色的。车辆上的气流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常常聚集在一起。骑马的气流低下而散开。士兵的气流凝聚。前面低下后面高的气流速度快;前面高后面低的气流速度快;后部尖锐前面低下的气流速度慢。气流平缓运行的速度慢。前面高后面低的气流不停而返回。气流相遇的地方,气压低的气流能压倒高处的气流,尖锐的气流能胜过平坦的气流。气压低的气流向低处流动不超过三天,距离出发地六到十公里就能看见。气压高的气流在七至八尺高超过三天,距离出发地十五到二十公里就能看见。气压高的气流在一丈至二丈高超过四十天,距离出发地六十里能看见。

注释

  1. 自华以南:指的是从华山以南的地区。
  2. 自华以南,气下黑上赤:这里描述的是该地区的气流情况,气流向下黑色向上红色。
  3. 嵩高、三河之郊:指的是嵩山和黄河一带的地域。
  4. 常山以北,气下黑上青:描述的是常山以北地区的气流情况,气流向下黑色向上青色。
  5. 勃、碣、海、岱之间:指的是勃海、碣石、海岱之间的地域。
  6. 江、淮之间:指的是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域。
  7. 徒(白色):指白色的气流。
  8. 土工(工程):指的是建筑工程的领域。
  9. 车:指交通工具。
  10. 骑:指骑马的人或马。
  11. 卒(士兵):指士兵。
  12. 前卑而后高者:前面低后面高的气流速度快。
  13. 前高后方者:前面高后面低的气流速度快。
  14. 后锐而卑者:后部尖锐前面低下的气流速度慢。
  15. 其气平者其行徐:这里的气流平缓运行的速度慢。
  16. 前后皆高则不止:前后都高的话气流不停返回。
  17. 气遇不相得:气流相遇的情况下,不能相互融合,即“相克”。
  18. 卑胜高:气压低的气流可以压制高气流。
  19. 锐胜方:尖锐的气流可以胜过平面的气流。
  20. 钩云句曲:形容云的形状如勾股定理的图形。

赏析

该诗描述了中国特定地区的气象特征及地理环境,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气流变化,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技术与地理知识。诗中对气流的描述非常详细,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天气现象的描绘和分析,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索和尊重。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天地人和谐共生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