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塊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凡君行急则日行疾,君行缓则日行迟。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故过中则疾,君行急之感也;不及中则迟,君行缓之象也。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汉书》中的天文志主要反映了汉朝时期对天文学的理解及其在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对这段文本的逐句解释及译文:

  1. 原文与翻译: 汉书·志·天文志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塊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2. 译文: 《汉书》中提到月亮运行有九条轨迹:两条位于黄道以北的黑道,两条位于黄道以南的赤道,两条位于黄道以西的白道,以及两条位于黄道以东的青道。这些轨迹在四季变换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春天和秋天的时候,太阳会在东方沿着青道移动,而到了冬天和夏天则分别朝向北方和南方。月亮的轨迹会根据其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如果它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就会引发干旱或降雨等天气现象。

  3. 赏析: 这段内容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记录,强调了月亮轨迹与季节变化的关联。通过观察月亮在不同轨道上的运行,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这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此外,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宇宙规律的认识和尊重,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天文观测技术和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