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皇星,大而赤,状类南极。所以,其下起兵。兵强,其冲不利。

昭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所出国,起兵多变。

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星。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

六贼星,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

司诡星,出正西,西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

咸汉星,出正北,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

此四星所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维臧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始出。所见下,有乱者亡,有德者昌。

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所烛,城邑乱。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

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星众,国吉,少则凶。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水。星多,多水,少则旱,其大经也。

诗句及译文

国皇星,大而赤,状类南极。所以,其下起兵。兵强,其冲不利。
昭明星,大而白,无角,乍上乍下。所出国,起兵多变。
五残星,出正东,东方之星。其状类辰,去地可六丈,大而黄。
六贼星,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有光。
司诡星,出正西,西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
咸汉星,出正北,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察之中青。
此四星所出非其方,其下有兵,冲不利。
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可四丈。地维臧光,亦出四隅,去地可二丈,若月始出。所见下,有乱者亡,有德者昌。
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
归邪出,必有归国者。
星者,金之散气,其本曰人。
星众,国吉,少则凶。
汉者,亦金散气,其本曰水。
星多,多水,少则旱,其大经也。

注释

  1. 国皇星:指金星。
  2. 兵强:战争或冲突力量较强。
  3. 昭明星:指金星明亮的样子。
  4. 五残星:指北斗第五颗星,形状类似于辰星(即心宿)。
  5. 六贼星:指北斗第六颗星,形状类似于火星(即亢宿)。
  6. 司诡星:指北斗第四颗星,形状类似于太白星(即奎宿)。
  7. 咸汉星:指北斗最靠近北方的三颗星,形状类似于辰星。
  8. 四填星六贼星司诡星咸汉星:分别代表四极附近的四个星座。
  9. 四隅:指的是四个角落。
  10. 烛星:指参宿七(商星),形状类似于太白星。
  11. 如星非星:指星星并非真正的星星,可能是一种云彩或者是其他现象。
  12. 如云非云:同样意思,但强调的是“如”字的使用。
  13. 名归邪:意为这些星座出现时预示有归附国家的人。
  14. 星者:指天体本身。
  15. 金之散气:金元素散布成的各种气象现象。
  16. 其本曰人:这里强调“本”的意思,是指天体的“本源”或本质是人为。
  17. 星众:指星多,暗示国家繁荣。
  18. 少则凶:如果天体数量较少则预示国家将遇到不幸。
  19. :这里的“水”指的是水元素,与“金”相对应。
  20. :干旱。
  21. 大经:重要的法则或常规。
  22. 汉者:指木元素。
  23. 金散气:指木元素散布成的各种气象现象。

赏析

《汉书·天文志》通过详细描述各种星象和天文现象的形态、位置和意义,反映了汉代对天文观测和理论的重视。其中,对国皇星、昭明星、五残星、六贼星等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天文学的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同时,通过解释这些星象的形态、颜色和运行规律,揭示了古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天象与政治关系的认识。例如,国皇星、昭明星的形态及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暗示作用体现了古人对天象与人事关系的深刻理解。此外,通过对五残星、六贼星等的描述,揭示了古人对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