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卯曰单阏。二月出,《石氏》曰名降人,在婺女、虚、危。《甘氏》在虚、危。失次,杓,有水灾。《太初》在奎、娄。
在辰曰执徐。三月出,《石氏》曰名青章,在营室、东壁。失次,杓,早旱,晚水。《甘氏》同。《太初》在胃、昴。
在巳曰大荒落。四月出,《石氏》曰名路踵,在奎、娄。《甘氏》同。《太初》在参、罚。
在午曰敦牂。五月出。《石氏》曰名启明,在胃、昴、毕。失次,杓,早旱,晚水。《甘氏》同。《太初》在东井、舆鬼。
在未曰协洽。六月出,《石氏》曰名长烈,在觜觿、参。《甘氏》在参、罚。
《太初》在注、张、七星。
在申曰氵君滩。七月出。《石氏》曰名天晋,在东井、舆鬼。《甘氏》在弧。《太初》在翼、轸。
在酉曰作詻八月出。《石氏》曰名长壬,在柳、七星、张。失次,杓,有女丧、民疾。《甘氏》在注、张。失次,杓,有火。《太初》在角、亢。
诗句:在卯曰单阏。二月出,《石氏》曰名降人,在婺女、虚、危。《甘氏》在虚、危。失次,杓,有水灾。《太初》在奎、娄。
译文:农历二月出现,《石氏》称为降人,在婺女宿、虚宿、危宿。《甘氏》也认为如此。《太初历》则认为是在奎宿、娄宿。如果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则杓星将有水灾。
注释:“在卯曰单阏”中的“卯”指的是农历二月。“单阏”是古代对节气的一种命名方式。农历二月的节气名称为“阏逢寅”,即寅月与卯月相接的时期。这个时期对应的是公历的三月到四月。因此,农历二月被称为单阏。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解释。通过对不同历法的对比,诗人展示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理解及其与农业活动的关系。这种对天文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