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元狩六年冬,亡冰。先是,比年遣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攻祁连,绝大幕,穷追单于,斩首十馀万级,还,大行庆赏。乃闵海内勤劳,是岁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郡国有以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闻。天下咸喜。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冰。是时上年九岁,大将军霍光秉政,始行宽缓,欲以说下。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刘歆以为草妖也。刘向以为今十月,周十二月。于易,五为天位,为君位,九月阴气至,五通于天位,其卦为剥,剥落万物,始大杀矣,明阴从阳命,臣受君令而后杀也。今十月陨霜而不能杀草,此君诛不行,舒缓之应也。是时公子遂颛权,三桓始世官,天戒若曰,自此之后,将皆为乱矣。文公不寤,其后遂杀子赤,三家逐昭公。董仲舒指略同。京房易传曰:「臣有缓兹谓不顺,厥异霜不杀也。」

汉书·志·五行志中之下
武帝元狩六年冬 亡冰
昔年祁连山,战火纷飞,大将军卫青、霍去病挥戈斩敌首十余万,凯旋而归。然而,天降寒霜,草木不枯,昭示国运有变。汉武帝忧民疾苦,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慰问鳏寡,赈济贫困。此时,郡国纷纷献策,或言应严刑峻法,或言宜宽政和民。汉武帝览其奏章,深感忧虑,遂命丞相、御史将此情形上报,以待朝议。
昭帝始元二年冬 亡冰
继往开来,昭帝年仅九岁,由大将军霍光秉政。霍光欲用宽松之策,安抚民心,然时局未定,人心惶惶。刘歆认为,此时陨霜未能杀草,乃君位失序之兆,预示日后必有动乱。而董仲舒亦有相似见解,认为此为君不威、臣不肃之象。于是,公子遂独揽大权,三桓世袭官职,预示着国家将陷入混乱。文公未能醒悟,终致子赤被诛,三家逐昭公。
刘向、董仲舒对“亡冰”之兆的解读,虽各有侧重,但皆强调君权与臣德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国之安危,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君明臣良、上下同心的结果。因此,当出现异象时,君主应及时采取措施,以稳固国基。
在《汉书·志·五行志中之下》中,“亡冰”之兆不仅是对国家动荡不安的象征,更是对治理者智慧与勇气的考验。通过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不仅得以窥见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解释和应对策略,更能感受到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