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恒奥,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视之不明,是谓不悊」,悊,知也。《诗》云:「尔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尔德,以亡背亡仄。」言上不明,暗昧蔽惑,则不能知善恶,亲近习,长同类,亡功者受赏,有罪者不杀,百官废乱,失在舒缓,故其咎舒也。盛夏日长,暑以养物,政弛缓,故其罚常奥也。奥则冬温,春夏不和,伤病民人,故极疾也。诛不行则霜不杀草,繇臣下则杀不以时,故有草妖。凡妖,貌则以服,言则以诗,听则以声。视则以色者,五色物之大分也,在于眚祥,故圣人以为草妖,失秉之明者也。温奥生虫,故有蠃虫之孽,谓螟螣之类当死不死,未当生而生,或多于故而为灾也。刘歆以为属思心不容。于易,刚而包柔为离,离为火为目。羊上角下号,刚而包柔,羊大目而不精明,视气毁故有羊祸。一曰,暑岁羊多疫死,及为怪,亦是也。及人,则多病目者,故有目疴。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凡视伤者病火气,火气伤则水沴之。其极疾者,顺之,其福曰寿。刘歆视传曰有羽虫之孽,鸡祸。说以为于天文南方喙为鸟星,故为羽虫;祸亦从羽,故为鸡;鸡于易自在巽。说非是。庶徵之恒奥,刘向以为春秋亡冰也。小奥不书,无冰然后书,举其大者也。京房易传曰:「禄不遂行兹谓欺,厥咎奥,雨雪四至而温。臣安禄乐逸兹谓乱,奥而生虫。知罪不诛兹谓舒,其奥,夏则暑杀人,冬则物华实。重过不诛,兹谓亡徵,其咎当寒而奥六日也。」

{    
"诗句": "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恒奥,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译文": "《汉书》记载说:“视力不好,这叫做不明智,其过错在于办事迟缓不振作,受到的惩罚就是常燠,其严重后果就是疾病流行。",    
"注释": "《汉书》中记载了五行志的内容,其中涉及各种征兆和解释。这里提到的“不哲”指的是视力不好,导致处理事务的能力降低。'厥咎'、'厥罚'、'厥极'都是古代对于灾害或不利情况的描述。'草妖'、'蠃虫之孽'、'羊祸'、'目疴'、'赤眚赤祥'等都是根据不同征兆进行的解释和预示。最后一句“惟水沴火”则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汉书·五行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现象的认识。通过这段文献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视力不佳会导致处理事务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此外,‘草妖’、‘蠃虫之孽’等词汇的使用,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描述。"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