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摎结,大如弹丸。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状如永光时。京房易传曰:「君吝于禄,信衰贤去,厥妖天雨草。」

昭公二十五年「夏,有鸲鹆来巢」。刘歆以为羽虫之孽,其色黑,又黑祥也,视不明听不聪之罚也。刘向以为有蜚有蛊不言来者,气所生,所谓眚也;鸲鹆言来者,气所致,所谓祥也。鸲鹆,夷狄穴藏之禽,来至中国,不穴而巢,阴居阳位,象季氏将逐昭公,去宫室而居外野也。鸲鹆白羽,旱之祥也;穴居而好水,黑色,为主急之应也。天戒若曰,既失众,不可急暴;急暴,阴将持节阳以逐尔,去宫室而居外野矣。昭不寤,而举兵围季氏,为季氏所败,出奔于齐,遂死于外野。董仲舒指略同。

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楚国吕县,白颈不胜,堕泗水中,死者数千。刘向以为近白黑祥也。时楚王戊暴逆无道,刑辱申公,与吴王谋反。乌群斗者,师战之象也。白颈者小,明小者败也。堕于水者,将死水地。王戊不寤,遂举兵应吴,与汉大战,兵败而走,至于丹徒,为越人所斩,堕死于水之效也。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于国。」

”`

诗句及译文

诗句1: 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叶相摎结,大如弹丸。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状如永光时。京房易传曰:「君吝于禄,信衰贤去,厥妖天雨草。」

  • 解析: 描述了两位皇帝时期连续发生的类似情况,并引用了《京房易传》的解释,即君王吝惜俸禄、信用衰败导致的贤人离去,是上天的警告。
  • 关键词解释:
  1. 天雨草:自然现象描述。
  2. 叶相摎结:形容草叶相互纠结的样子,类似于弹丸大小。
  3. 弹丸:古代一种圆形物体,此处比喻草的体积。
  4. 君吝于禄:君主不珍惜或吝啬俸禄。

译文:

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空中出现类似弹丸大小的草,叶子相互交错纠结在一起;
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同样的现象再次发生,但与之前相比,形状更为相似。
《京房易传》指出,这是由于君王吝惜俸禄、信用衰败所导致的贤人离去,是上天发出的警示。

赏析

历史背景:

东汉初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导致国家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自然现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象征。

文化意义:

此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还通过天象来隐喻君主的失德。诗中的“天戒”概念体现了古人对天地变化的重视以及其对治国理政的警示作用。这种将天文现象与人间事务相联系的方式,显示了古人对世界秩序和人类行为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艺术表现: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时间的草的变化,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时间感和历史变迁的感觉。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使得这首诗成为反映社会状况的文学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