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周武王子唐叔在母未生,武王梦帝谓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乃生,名之曰虞。至成王灭唐,而封叔虞。唐有晋水,及叔虞子燮为晋侯云,故参为晋星。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故《唐诗•蟋蟀》、《山枢》、《葛生》之篇曰:“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宛其死矣,它人是媮”;“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皆思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吴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魏国,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曰“彼汾一曲”;“寘诸河之侧”。自唐叔十六世至献公,灭魏以封大夫毕万,灭耿以封大夫赵夙,及大夫韩武子食采于韩原,晋于是始大。至于文公,伯诸侯,尊周室,始有河内之士。吴札闻《魏》之歌,曰:“美哉沨々乎!以德辅此,则明主也。”文公后十六世为韩、魏、赵所灭,三家皆自立为诸侯,是为三晋。赵与秦同祖,韩、魏皆姬姓也。自毕万后十世称侯,至孙称王,徙都大梁,故魏一号为梁,七世为秦所灭。

解析:

1. 河东土地平易,有盐铁之饶

  • 关键词解释:
  • “河东”: 指今天的中国山西省一带。
  • “土地平易”: 地形平坦。
  • “盐铁之饶”: 指河东地区盛产盐和铁。

2. 本唐尧所居,《诗•风》唐、魏之国也

  • 关键词解释:
  • “唐尧”: 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传说中他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文明。
  • “《诗•风》唐、魏之国也”: 引用了《诗经》中的“大雅·荡”和“小雅·北山”,这两篇诗描述了唐尧与魏国的历史。

3. 周武王子唐叔在母未生,武王梦帝谓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乃生,名之曰虞

  • 关键词解释:
  • “周武”: 指周武王。
  • “唐”: 地名,位于现在的山西临汾市。
  • “子唐叔”: 唐叔是周武王的儿子,即后来的成王。
  • “余”: 我。
  • “名之曰虞”: 给儿子起名叫虞,意为封给他的土地。

4. 至成王灭唐,而封叔虞

  • 关键词解释:
  • “成王”: 周成王,周公旦之子,继位后继续扩展和发展了周朝的疆域。
  • “灭唐”: 灭掉唐国。
  • “而封叔虞”: 将叔虞封到唐地,即现在的太原一带。

5. 唐有晋水,及叔虞子燮为晋侯云,故参为晋星

  • 关键词解释:
  • “晋水”: 指晋河或晋阳河。
  • “燮为晋侯云”: 指的是晋国的始祖叔虞,被封为诸侯。
  • “参为晋星”: 参宿被用来象征晋国。

6. 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

  • 关键词解释:
  • “先王遗教”: 指古代君王留下的教诲。
  • “君子深思”: 指君子应该深入思考这些教诲的含义。
  • “小人俭陋”: 指普通百姓生活简朴且缺乏远大的志向。

7. 故《唐诗•蟋蟀》、《山枢》、《葛生》之篇曰:“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宛其死矣,它人是媮;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皆思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吴札闻《唐》之歌,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 关键词解释:
  • “蟋蟀”、”山枢”、”葛生”:均为《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 “奢俭之中,念死生之虑”:描绘了人们对于生死的思考和忧虑。
  • “吴札闻《唐》之歌”:吴札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他听说了这首关于唐国的歌曲,并对此进行了评论。
  • “陶唐氏之遗民”:陶唐氏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这里用来形容唐国的人民具有远古的遗民情怀。

8. 魏国,亦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故其诗曰“彼汾一曲”,“寘诸河之侧”。自唐叔十六世至献公,灭魏以封大夫毕万……文公后十六世为韩、魏、赵所灭

  • 关键词解释:
  • “魏国”:指当时的魏国国都。
  • “姬姓”:表示魏国的贵族血统源自于周朝的姬姓家族。
  • “汾一曲”、“寘诸河之侧”:这是描述魏国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 “唐叔十六世至献公”:唐叔是周武王的儿子,他在位时,魏国成为诸侯国。
  • “毕万”:魏国的大夫,被封为大夫后逐渐壮大。

9. 赵与秦同祖,韩、魏皆姬姓也。自毕万后十世称侯,至孙称王,徙都大梁,故魏一号为梁,七世为秦所灭

  • 关键词解释:
  • “赵与秦同祖”:赵国和秦国都是起源于周朝的一个家族。
  • “韩、魏皆姬姓也”:韩、魏两个国家都是姬姓家族的国家。
  • “毕万后十世称侯”:毕万的后代在历史上有很多封侯的例子。
  • “孙称王”:毕万的子孙中有称王的。
  • “徙都大梁”:魏惠王迁都到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
  • “魏一号为梁”:大梁被称为魏国的号。
  • “七世为秦所灭”:经过七个世代后,魏国被秦国所灭。

注释:

  • 这首诗通过对河东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变迁以及人民的精神状态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区,并强调了该地区人民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 诗歌中提到的“唐叔”、“毕万”、“韩、魏”等人物及其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经济状况,同时也揭示了这些家族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