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今之河南雒阳、穀城、平阴、偃师、巩、缑氏,是其分也。

昔周公营雒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立京师。至幽王淫褒姒,以灭宗周,子平王东居雒邑。其后五伯更帅诸侯以尊周室,故周于三代最为长久。八百余年至于赧王,乃为秦所兼。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至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

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憙为商贾,不好仕宦。

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周之分也。

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韩分晋得南阳郡及颍川之父城、定陵、襄城、颍阳、颍阴、长社、阳翟、郏,东接汝南,西接弘农得新安、宜阳,皆韩分也。及《诗•风》陈、郑之国,与韩同星分焉。

《汉书·地理志下》逐句释义与赏析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

  • 周地:指古代周朝的疆域范围。在汉朝时期,这一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南洛阳、山西谷城、陕西平阴、河南偃师等地方。
  • 柳、七星、张之分野:指的是古代对天文现象的解释,认为天象的不同部分对应着不同的地方。这里提到的“柳”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星座或区域;“七星”一般指的是北斗七星;“张”则可能是指某个特定方向或者星宿。这些分野被用于解释地域与天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洛阳:诸侯蕃屏四方

  • 洛阳:古代重要的城市,位于今河南省。历史上,洛阳是西周时期的都城,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都城。
  • 诸侯蕃屏四方:意味着洛阳作为诸侯的中心,具有保护和支撑四方诸侯的作用。这反映了洛阳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

幽王:淫褒姒,故灭宗周

  • 幽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之一。
  • 淫褒姒:指的是周幽王宠爱褒国的美人——褒姒。
  • 故灭宗周:因为过度沉溺于褒姒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即历史上著名的“犬戎之乱”。这段历史讲述了西周因昏庸君主而导致国家覆亡的故事。

平王东居雒邑

  • 平王:西周的末代君主——周平王。
  • 洛邑:即现在的洛阳。
  • 东居雒邑:描述了周平王从西方的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迁都至洛阳,标志着东周时期的开始。

五伯更帅诸侯以尊周室

  • 五伯:指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 帅诸侯以尊周室:这些霸主通过领导诸侯国来支持和尊重周王朝的地位,维护了周朝的统治权威。

三百余年至于赧王,乃为秦所兼

  • 三百余年:指从周赧王(公元前314年—公元前256年在位)到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跨度大约为三百年。
  • 乃为秦所兼:最终被强大的秦国吞并,结束了周朝的统治。

雒邑与宗周通封畿

  • 雒邑与宗周:指的是古雒阳(今河南洛阳),它是周朝的政治中心和象征。
  • 通封畿:表明雒邑不仅政治上重要,还与整个国家的边界相连。

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

  • 自柳三度至张十二度: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三个星座以及十二个星座的排列。
  • 谓之鹑火之次:这个排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星相学中的一个重要位置,象征着周朝的分野。

韩地:角、亢、氐之分野也

  • 韩地:“韩”通常指的是韩国或韩国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和河南省一带。
  • 角、亢、氐:分别对应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氐三个星座。
  • 之分野也:这三个星座代表了韩国的地理和行政区划分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