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及《车辚》、《四载》、《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孔子曰:“君子有勇而亡谊则为乱,小大有勇而亡谊则为盗。”故此数郡,民俗质木,不耻寇盗。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誖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诗句
- 天水、陇西 - 这些地区因其丰富的林木资源而闻名,因此当地居民常以板为屋。
- 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 - 这些地方靠近戎狄(即古代的游牧民族),因此注重军事训练和力量提升,以狩猎为主要活动。
- 《秦诗》曰“在其板屋” - 这是引用秦代诗歌中的一句话,表明了板房的常见。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这句话出自《诗经》,意味着君王动员军队,修缮装备,共同作战。
- 及《车辚》、《四载》、《小戎》之篇 - 这些是描述车辆和马匹以及田猎活动的诗篇。
- 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 - 汉朝初期,六个郡的良家子弟被选入羽林和期门等部队。
- 孔子曰:“君子有勇而亡谊则为乱,小大有勇而亡谊则为盗。” - 这是孔子关于勇气与道义关系的论述。
-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 - 从武威西边起,原本是匈奴的昆邪王和休屠王的土地。
- 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 - 汉武帝时期对这些地区进行了征服并设立了四个新郡。
- 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 - 通过建立通往西域的通道,有效地隔断了南羌和匈奴的联系。
- 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誖逆亡道 - 这些地区的人民可能因为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或者对过去的伤害感到过重,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走上邪路。
- 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 他们的家属也被迁到这个地方。这里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由于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并且适宜畜牧,所以凉州的牲畜产量非常丰富。
- 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 - 他们居住在边境地带,由两千石官员负责治理。人们普遍重视军事,并且也重视举办酒宴和礼仪活动来增进交流。
- 吏民相亲 - 这里的官吏与民众之间关系融洽。
- 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 - 因此该地区的气候适宜,粮食价格通常较低,犯罪率低,社会和谐。
- 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 这里的政治政策比较宽松和仁慈,官员们也不过于严苛。
译文
天水和陇西因为森林资源丰富而以木材作为房屋的主要材料。到了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这些地方临近戎狄,人们便开始修习战斗技能和体力训练,以便进行狩猎活动。因此《诗经》里有这样的诗句:“在那板房中生活”,又如《诗经》所说:“君王发动大军,整治我们的兵器,一同出征”。另外,《诗经》的《车辚》、《四载》、《小戎》三篇都是描述战车和马的狩猎活动。汉朝兴起后,六郡中的良家子弟被选拔进入羽林和期门等精锐部队。《诗经》中提到:“君子如果只有勇气而无道德就是乱事的根源,小人如果有勇气而无道德就会成为盗贼。”这就是为什么这些郡的人口大多质朴木讷,不觉得寇盗可耻的原因。自武威以西原本是匈奴的昆邪王和休屠王领地,在汉武帝时被征服并设立四郡用以通达西域,切断南羌和匈奴的联络。那里的人有的因为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有的因为对过去的伤害感到过重,也有的因为其他原因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他们的家属随后被迁至此地。那里的风俗习惯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但土地广阔人口稀少,适合畜牧养殖,因此凉州的牲畜产量非常丰富。居住在边境的人们由两千石官员负责治理,普遍重视军事,并且也非常重视举行酒宴和礼仪活动来加深交流。当地的官吏与民众关系融洽,因此这里的气候适宜,粮食价格便宜,犯罪率低,社会环境和谐。这得益于政治政策较为温和,官吏不苛求苛刻。
赏析
这首古诗通过对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描述,展现了汉代西北边疆地区的特点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对于战争的态度。此外,诗中也提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情况,体现了汉代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对外交流的成果。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