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弘恭奏望之等狱决,三月,地大震。恭移病出,后复视事,天阴雨雪。由是言之,地动殆为恭等。
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如此,太平之门开,灾异之原塞矣。
书奏,恭、显疑其更生所为,白请考奸诈。辞果服,遂逮更生系狱,下太傅韦玄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杂考。劾更生前为九卿,坐与望之、堪谋排车骑将军高、许、史氏侍中者,毁离亲戚,欲退去之,而独专权。为臣不忠,幸不伏诛,复蒙恩征用,不悔前过,而教令人言变事,诬罔不道。更生坐免为庶人。而望之亦坐使子上书自冤前事,恭、显白令诣狱置对。望之自杀。天子甚悼恨之,乃擢周堪为光禄勋,堪弟子张猛光禄大夫、给事中,大见信任。恭、显惮之,数谮毁焉。更生见堪、猛在位,几已得复进,惧其倾危,乃上封事谏曰:
诗句:
- 《汉书·传·楚元王传》中,“望之”指的是王吉,“地大震”指的是地震。
- “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表明作者认为应该让恭和显离开权力的中心,将王吉等人提拔上来,以彰显善政。
- “书奏,恭、显疑其更生所为”,指皇帝的上书被恭、显怀疑是王吉所为。
译文:
汉朝的诏书说:
前些时候,弘恭等人上奏说望之等人的案子应当如何判决,三月后,地果然发生了大的震动。于是,弘恭借口有病就离开了朝廷,后来又重新处理政事,天气阴沉并下起了雨雪。由此看来,地震大概是因为弘恭等人的缘故。
臣下我愚昧地认为,应该使恭、显离开权力的中心,让他们离开,这样就能显现出好的官员。如果这样做,太平的大门就会打开了,灾异的原因就可以堵塞了。
奏书呈上,恭、显怀疑是王吉所为,请求调查他的奸诈。事实证明他确实是有罪的,就被逮捕入狱,交给太傅韦玄成、谏大夫贡禹一起审判。在审讯中揭发王吉从前担任九卿的时候,曾与车骑将军高、许、史氏侍中的人们勾结在一起,破坏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企图使他们离开朝廷,却独自掌握大权。作为臣子却不忠诚,侥幸没有受到惩罚,却又再次得到皇上的征召使用,不后悔过去的过错,而教导身边的人说动事,诬蔑不实的事情。王吉因这被免官成为平民。而王吉的儿子也因为上书自诉以前的罪行而被抓起来审问。恭、显命令他到狱中对质。王吉自杀。天子对此感到非常痛惜,于是提拔周堪为光禄勋。周堪的弟子张猛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受到了很大的信任。恭、显害怕他,多次诋毁陷害他。王吉看到周堪和张猛都在职位上,几乎已经能够恢复晋升了,但担心他们会倾覆国家的危险,于是就上书劝谏说:
注释:
- “汉书 · 传 · 楚元王传”:这是一部记录古代历史的书籍中的篇章,作者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所著。
- “望之”:这里的“望之”是王吉的字,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和政治家。
- “地大震”:地震,通常表示大地的动荡,可能是由于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
- “臣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臣下的愚见是,应该让恭、显离开权力中心,以此来彰显王吉的正直。
- “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推荐王吉等人来选拔贤能的人才。
- “书奏”:书信呈递,此处指皇帝向朝中大臣传达意见或决策。
- “恭、显”:这里指当时掌权的宦官。
- “更生”:王吉的小名。
- “复蒙恩征用”:再次得到了皇帝的宠信和重用。
- “不悔前过”:不后悔以前的过错。
- “教令人言变事”:教导别人制造事端。
- “大见信任”:得到了很大的信任。
- “几已得复进”:几乎能够再次得到提升。
- “惧其倾危”:担心他会颠覆朝廷。
- “乃上封事谏曰”:于是上书劝谏。
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汉朝一位名叫王吉的人上书反对宦官的权力,以及他最终因此被罢免的故事。诗中通过王吉的视角描述了他对恭、显的不满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通过描绘地震等自然灾害,暗示了政治上的不稳定和混乱。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宫廷斗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展示了王吉个人的坚持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