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天下大乱,篡杀殃祸并作,厉王奔彘,幽王见杀。至乎平王末年,鲁隐之始即位也,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出奔于鲁,而《春秋》为讳,不言来奔,伤其祸殃自此始也。是后尹氏世卿而专恣,诸侯背畔而不朝,周室卑微。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地震五,山陵崩阤二,彗星三见,夜常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一,火灾十四。长狄入三国,五石陨坠,六<皃鸟>退飞,多麋,有蜮、蜚,鸲鹆来巢者,皆一见。昼冥晦。雨木冰。李梅冬实。七月霜降,草木不死。八月杀菽。大雨雹。雨雪雷霆失序相乘。水、旱、饥、蝝、螽、螟蜂午并起。当是时,祸乱辄应,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也。周室多祸:晋败其师于贸戎;伐其郊;郑伤桓王;戎执其使;卫侯朔召不住,齐逆命而助朔;五大夫争权,三君更立,莫能正理。遂至陵夷不能复兴。
下面是对《汉书·传·楚元王传》诗句的逐句解读和翻译,以及对其中关键词汇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 自此之后,天下大乱
译文: 从那时起,天下开始大乱,篡位、杀君等灾祸接连发生。
关键词: 自此、大乱、篡位、杀君
注释: “自此”表示从某一事件或现象开始;“大乱”指社会混乱,政治不稳;“篡位”是指君主被推翻,由他人即位;“杀君”则涉及君主被杀害的情况。
赏析: 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不稳定,是历史记载中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汉朝统治秩序的崩溃。
诗句: 厉王奔彘
译文: 周厉王被迫逃亡至彘,后来被幽王所杀。
关键词: 厉王、奔彘、幽王
注释: “厉王”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个暴君;“奔彘”描述了厉王的逃亡过程;“幽王”是周幽王,他是西周后期的君主,因昏庸无道而遭人刺杀。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两位周代君主的悲惨结局,展示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后果。
诗句: 平王末年,鲁隐之始即位也
译文: 在平王时期末期,鲁国的鲁隐公刚刚即位。
关键词: 平王、末年、鲁隐、即位
注释: “平王”即周平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位君王;“末年”指的是某个时期的末尾阶段;“鲁隐”是鲁国的一位国君,他继承了王位;“即位”意味着正式成为国君。
赏析: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鲁国在周朝分封制下的政治格局,以及鲁隐公作为新君主的即位背景。
诗句: 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出奔于鲁
译文: 当时的周大夫祭伯与周王室离心离德,最终出逃到鲁国。
关键词: 周大夫、祭伯、乖离、不和、出奔、鲁国
注释: “周大夫”指的是周代的高级官员;“祭伯”可能是一位重要的大臣;“乖离不和”表示他们与周王室关系疏远;“出奔”是古代的一种逃避灾难的方式;“鲁国”是今天的山东曲阜附近,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赏析: 这一诗句揭示了当时周王室内部的矛盾与危机,以及祭伯选择离开以避风头的无奈之举。
《汉书·传·楚元王传》中的诗句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反映了古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