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章交公车,人满北军。朝臣舛午,胶戾乖刺,更相谗诉,转相是非。傅授增加,交书纷纠,前后错缪,毁与浑乱。所以营感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分曹为党,往往群朋,将同心以陷正臣。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乘治乱之机,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者也。夫乘权借势之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附者众,辐凑于前,毁与将必用,以终乖离之咎。是以日月无光,雪霜夏陨,海水沸出,陵谷易处,列星失行,皆怨气之所致也。夫遵衰周之轨迹,循诗人之所刺,而欲以成太平,致雅颂,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初元以来六年矣,案《春秋》六年之中,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夫有《春秋》之异,无孔子之救,犹不能解纷,况甚于《春秋》乎?
诗句
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今陛下开三代之业,招文学之士,优游宽容,使得并进。
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章交公车,人满北军。朝臣舛午,胶戾乖刺,更相谗诉,转相是非。
傅授增加,交书纷纠,前后错缪,毁与浑乱。
所以营感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
分曹为党,往往群朋,将同心以陷正臣。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
乘治乱之机,未知孰任,而灾异数见,此臣所以寒心者也。
夫乘权借势之人,子弟鳞集于朝,羽翼阴附者众,辐凑于前,毁与将必用,以终乖离之咎。
是以日月无光,雪霜夏陨,海水沸出,陵谷易处,列星失行,皆怨气之所致也。
夫遵衰周之轨迹,循诗人之所刺,而欲以成太平,致雅颂,犹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初元以来六年矣,案《春秋》六年之中,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
夫有《春秋》之异,无孔子之救,犹不能解纷,况甚于《春秋》乎?
译文
- 因此可以看见,和谐之气能带来吉祥,不和谐之气会招致祸害;吉祥多的就能使国家安定,祸害众多的就会使国家动乱。这是自然界的常理,也是历代通用的道理。现在的皇上继承并发展了三代帝王的事业,广纳文人学士,态度从容大度,让这些人都有机会得到进升。现在的贤能和不肖混淆在一起,黑白不分,邪正混杂,忠奸一起上朝。奏书纷纷交到公车台,朝廷中官员人数众多。朝臣之间的意见不合,互相抵触,互相诬陷,互相攻击,互相非议。他们不断地上书指责别人,人们被他们弄得心神不安。由于这种情形,各种谣言不断出现。这些谣言都是小人造成的,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 陛下现在所采取的措施,就是想要通过这些小人去陷害那些真正忠诚的大臣,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那些被陷害下去的大臣是治理国家的模范,是被陷害的人则是动乱的根源。陛下如果利用这个时机来处理政事,不知道该听谁的话,那么灾难和奇异的事情就会频繁发生,这就是我之所以感到忧虑的原因。那些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人,他们的子弟聚集在朝廷里,他们的羽翼暗中依附的人很多,势力集中在朝廷面前,诋毁和谗言一定会被重用,这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因此日月无光,雪霜夏天降落,海水沸腾涌起,大地改变地形,星辰运行不正常,这都是因为怨恨之气造成的。陛下应该遵循衰微的周代的历史轨迹,效仿《诗经》中对暴政的讽刺,想借此达到太平盛世,推行《雅》《颂》,就像一个人倒退着行走想要赶上前面的人一样困难。从初元六年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据《春秋》记载的六年中,没有比现在更加多的灾异。有了《春秋》一样的灾变异故却没有孔子那样的拯救办法,尚且不能解决问题,更何况灾变比《春秋》还要严重呢?
注释
“由此观之”:从这一点来看。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吉祥和不祥是由两种不同的气产生的;吉祥多的则国泰民安,反之则动乱不安。
“今陛下开三代之业”:现在陛下开创了像夏、商、周三代那样伟大的事业。
“招文学之士”:招揽文才出众的人才。
“优游宽容”,使得并进:您待人宽厚,对待人才非常宽容。”
“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贤能和不肖的人混在一起,黑白不分,邪正混杂不清。
“忠谗并进”:正直和奸诈的人都一同被提拔。
“章交公车,人满北军”:他们的奏书大量上达,朝廷中的官位已经满了。
“朝臣舛午,胶戾乖刺”:朝廷中的官员各执己见,互相冲突。
“傅授增加,交书纷纠”:相互之间争论不休。
“前后错缪”:前后矛盾。
“毁与浑乱”:毁坏和混乱。
“营感耳目,感移心意”:影响人们的听觉和视觉,使人的思想发生改变。
“分曹为党”:分为不同的派别或小团体。
“群朋”:指结党营私的小集团。
“将同心以陷正臣”:一些人结成同盟,共同陷害忠诚的大臣。
“正臣进者,治之表也”:被提拔的公正的大臣是政治清明的表现。
“正臣陷者,乱之机也”:被排挤掉的正直大臣是政治混乱的根源。
“乘治乱之机”:把握了政治的兴衰关键。
“未知孰任”:不知道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灾异数见”:接连不断的灾害现象。
“怨气之所致也”:这些灾难都是由怨恨之气引起的。
“衰周之轨迹”:衰败周代的历史轨迹。
“遵诗人之所刺”:遵循《诗经》作者对时政的讽刺。
“以济雅颂”:以此振兴雅颂乐歌。
“却行而求及前人”:后退几步再向前迈一步,比喻做事不够彻底。
“初元以来六年矣”:从初始元年到现在已有六年的时间。
“案《春秋》六年之中”:参照《春秋》中六年记载的灾异情况。
“《春秋》之异无孔子之救”:根据《春秋》记载的异常情况,没有孔子的挽救方法。
“犹不能解纷”:还解决不了纷争。
“况甚于《春秋》乎”:何况比《春秋》更加严重的呢?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政治状况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他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的情况,指出了当前政权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同时,他也表达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感,希望皇帝能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励精图治,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