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皇帝居霸陵,北临厕,意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慼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禹葬会稽,不改其列。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

诗句:孝文皇帝居霸陵,北临厕,意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慼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

译文:孝文帝在霸陵的墓穴中居丧时,他北临厕所,感到十分哀伤和悲伤。他转身对大臣们说:“哎!以北方的山石作棺椁,用细丝棉填充棺内,外面涂抹上一层陈漆,这怎么能够移动呢!”张释之上前说道:“如果里面有什么欲望,即使是用南山的石头做棺椁,也还是会有缝隙;如果里面没有什么欲望,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好忧愁的呢?”因为人死后就没有终结,而国家的兴衰更替是常有的事,所以张释之说出了这种长远打算。

注释: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厕,厕所。凄怆悲怀,形容心情非常悲伤。顾谓,回头对……说。嗟乎,感叹词,表示感慨。以北山石为椁,用细丝棉填充棺内,外面涂抹上一层陈漆,这是为了保持尸体的干燥和防腐。岂可动哉,意思是说这样的做法怎么能够移动呢?纻絮,指用细丝棉填充棺内。斫,砍。陈漆,古代常用的一种涂饰材料。可欲,这里指里面的欲望。虽,虽然。锢,封锁、封闭。南山,这里指用山石做棺椁。隙,缝隙、空隙。戚,忧愁、忧虑。国之废兴,即国家的兴衰更替。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汉文帝刘恒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哲学思想。诗中的“嗟乎”一词体现了汉文帝面对亡子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去世时的悲痛之情。诗中提到的“以北山石为椁”,展示了汉代初期的一种葬礼习俗。在当时,由于资源有限,采用山石作为棺椁成为了一种节约成本且环保的方式。然而,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密封性不足导致的潮湿和腐蚀问题,以及无法移动的局限性等。这些因素都可能给逝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家属的担忧。

张释之的回答则深刻地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如果死者内心有不可满足的欲望或期待,那么即便用最坚固的物质来包裹和保护,也无法真正解决内心的痛苦。这是因为物质本身是无法改变或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因此,真正的安慰和安慰来自于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以及对生者的责任和关怀。这种看法强调了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物质的保存,更在于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我们可以理解到汉代早期对于死亡和葬礼的态度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死观念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