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子葬母子防,称古墓而不坟,曰:“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为四尺坟,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盖非之也。延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葬于赢、博之间,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隐,而号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夫赢、博去吴千有余里,季子不归葬。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秦相吕不韦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明于事情者也。

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孝文、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官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下面是对《汉书·传·楚元王传》诗句的逐句翻译:

  1. 诗句: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 翻译与注释: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对待兄长(周武王)的葬礼非常简约。

  2. 诗句:孔子葬母子防,称古墓而不坟,曰:“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为四尺坟,遇雨而崩。 翻译与注释:孔子将自己的墓地选在了母亲居住的地方,称之为“母子防”。他建造的墓地只有四尺高,但遭遇雨水后崩塌了。

  3. 诗句: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盖非之也。 翻译与注释:孔子的学生们修补了孔子的坟墓并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流泪说:“我听说过古人从不修建坟墓。”这是在否定这种做法。

  4. 诗句:延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葬于赢、博之间,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隐,而号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 翻译与注释:延陵季子去齐国回来,他的孙子死了,埋葬在他儿子和孙子之间,挖掘深度不够到达泉水,使用合适的衣服入殓,用土堆成坟,高度可以隐藏,而号称为“骨肉归复于土”,这表示生死有命。

  5. 诗句:夫赢、博去吴千有余里,季子不归葬。 翻译与注释:距离吴国(战国时期吴国的都城)有一千余里,延陵季子没有回到吴国去安葬他的孙子。

  6. 诗句: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 翻译与注释:孔子前往观看之后说:“延陵季子符合礼仪。”因此孔子作为孝子,而延陵季子作为慈父(对父母极为孝顺),舜禹是忠于国家的忠臣(对国家极为忠诚),周公是弟弟(对兄长极为孝顺),他们对待君主、亲人和自己的骨肉,都非常节俭(并非仅仅是为了节约开支)。

  7. 诗句: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秦相吕不韦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明于事情者也。 翻译与注释:宋朝的桓司马制作了石头棺材,孔子说:“它不如快点腐烂掉的好。”秦代宰相吕不韦集合了懂得策略的人才而编纂了《春秋》,也主张薄葬的意义,他们都明白事物的道理。

  8. 诗句: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孝文、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 翻译与注释:到了吴王阖闾的时候,违反了礼仪进行厚葬,过了十多年之久,越国的人们开始挖掘他(吴王阖闾的陵墓),到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以及秦国的严襄五王的时候,都大肆建造坟墓,埋葬的随葬品很多,都被全部挖了出来暴露出来,这实在是令人悲哀的事情。

  9. 诗句: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官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始皇以来,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翻译与注释:秦始皇帝的陵墓位于骊山的山腰,下面用三重泉水封锁,上面筑成了高山坟墓,高度达到五十余丈,周围五里多;用石头制作的椁车作为游馆,人皮做的灯芯作为灯烛,用水银做成江河大海,黄金制成的凫雁;珍宝堆积如山,机械变化无穷无尽,棺椁华丽无比,宫殿建筑极其宏伟壮观,无法一一统计。又杀害了许多官员和工匠,总共以万为单位。天下人厌恶这种劳役而反抗,骊山的建筑还没完成,周章率领的百万大军就到了骊山山下。项羽焚烧了他们的宫殿和房屋,以前的人也都看到了被发掘。后来有一个放羊人丢失了一只羊羔,这只羊进入了挖掘的通道中,放羊的人拿着火把照着寻找那只羊羔,却因为大火烧毁了他的棺椁。自古以来到现在,没有哪一座坟墓像秦始皇那样奢侈的了,几年之内就遭受到项羽这样的灾难,内部又被牧童放羊时意外地点燃了陵墓中的宝藏。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像秦始皇这样奢侈的了,数年之内外受到项羽的灾难,内离牧竖的祸乱,岂不是非常悲哀吗?

这段文本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葬礼风俗以及历史变迁。通过对古代文献《汉书·传·楚元王传》的深入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丧葬文化及其历史演变。同时,通过对各个朝代君王葬礼方式的描述,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