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参归相印焉。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高祖六年,与诸侯剖符,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

参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破之,黥布反,参从悼惠王将车骑十二万,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南至蕲,还定竹邑、相、萧、留。

参功:凡下二国,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向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诗句释义与赏析
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参归相印焉。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高祖六年,与诸侯剖符,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参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破之,黥布反,参从悼惠王将车骑十二万,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南至蕲,还定竹邑、相、萧、留。参功:凡下二国,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向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1. 原文
  • 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参归相印焉。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高祖六年,与诸侯剖符,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
  • 参以齐相国击陈豨将张春,破之,黥布反,参从悼惠王将车骑十二万,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南至蕲,还定竹邑、相、萧、留。
  • 参功:凡下二国,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向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1. 翻译
  • 汉王即位后,韩信被调往楚国成为国王。萧何回归相国职位。高祖任命他为齐王的丞相。高祖在六年时,召集诸侯签署盟约,并赐给萧何一个列侯爵位,封邑平阳有一万六百三十户,世代相传不要断绝。
  • 萧何作为齐相国打击陈豨将领张春,打败了敌军。黥布叛乱时,萧何跟随悼惠王指挥十二万车骑军队,与刘邦会合攻击黥布的军队,大败黥布。向南到达蕲县,然后平定了竹邑、相、萧、留等地。
  • 萧何的功劳是:共征服两个国家,拥有一百二十二个县;获得两位王,三位相,六位将军,还有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位。
  • 在孝惠元年时(公元前187年),废除了所有诸侯丞相的职位,改任萧何为齐丞相。萧何做相国期间,齐国有七十座城池。天下刚刚安定下来的时候,悼惠王年纪还小,萧何邀请了很多年长的学者和各种专家来安抚百姓。当时齐国有很多儒生,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观点。萧何无法决定应该采用哪种政策。他听说胶西人盖公擅长研究黄老学说,于是派人请盖公前来。见到盖公之后,盖公告诉他:“治理国家要重视保持国家的安宁与稳定,人民自然会安定”。萧何不疑有他,按照这些原则行事。因此萧何在齐国任职九年时间,使齐国安定下来,被誉为贤相。
  1. 注释与解析
  • 原文:
    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

  • 注释:这里描述了刘邦成为皇帝后,韩信被任命为楚国国王的历史背景。

  • 解析:韩信因功绩显著被封为楚王,这反映了他在战争中的重要角色和对汉朝的贡献。

  • 原文: 参归相印焉。

  • 注释:萧何恢复了他的丞相职务。

  • 解析:此句表明萧何因其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重新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 原文: 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

  • 注释:高祖封他的长子刘肥为齐王,而让萧何担任齐国的丞相。

  • 解析:这一举措显示了对萧何的信任和期待他能够有效地管理这片土地和人民。

  1. 赏析
  • 原文: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向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 注释:孝惠元年(公元前187年),废除了所有的诸侯丞相职位,让萧何担任齐国的丞相。萧何在齐国担任丞相期间,齐国有七十座城池,全国刚刚安定下来的时候,悼惠王还很年轻,萧何召集了很多年长的学者和各种专家来安抚百姓。由于齐国有很多儒生,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萧何不确定应该如何决策。后来他听说胶西有一位擅长治理黄老学说的盖公,于是他就派人去请盖公。盖公告诉他:“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方法是保持国家的安宁与稳定,这样人民自然会安定”。萧何听从了这个建议,采用黄老学说来进行治理。因此在他的九年任期中,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和发展,被赞誉为贤相。
  • 赏析: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萧何的历史事迹和成就,同时也展现了他如何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治国策略。通过引入新的治理理念和方法,萧何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这种智慧和远见使他成为了汉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