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骂曰“赵虏!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太子繇是遂败。语在《戾园传》。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息夫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人也。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容貌壮丽,为众所异。
哀帝初即位,皇后父特进孔乡侯傅晏与躬同郡,相友善,躬繇是以为援,交游日广。先是,长安孙宠亦以游说显名,免汝南太守,与躬相结,俱上书,召待诏。是时哀帝被疾,始即位,而人有告中山孝王太后祝诅上,太后及弟宜乡侯冯参皆自杀,其罪不明。是后无盐危山有石自立,开道。躬与宠谋曰:“上亡继嗣,体久不平,关东诸侯,心争阴谋。今无盐有大石自立,闻邪臣托往事,以为大山石立而先帝龙兴。东平王云以故与其后日夜祠祭祝诅上,欲求非望。而后舅伍宏反因方术以医技得幸,出入禁门。霍显之谋将行于杯杓,荆轲之变必起于帷幄。事势若此,告之必成;发国奸,诛主雠,取封侯之计也。”躬、宠乃与中郎右师谭,共因中常侍宋弘上变事告焉。上恶之,下有司案验,东平王云、云后谒及伍宏等皆坐诛。上擢宠为南阳太守,谭颍川都尉,弘、躬皆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是时,侍中董贤爱幸,上欲侯之,遂下诏云:“躬、宠因贤以闻,封贤为高安侯,宠为方阳侯,躬为宜陵侯,食邑各千户。赐谭爵关内侯,食邑。”丞相王嘉内疑东平狱事,争不欲侯贤等,语在《嘉传》。嘉固言董贤泰盛,宠、躬皆倾覆有佞邪材,恐必挠乱国家,不可任用。嘉以此得罪矣。
解析与翻译
1. 作者简介与时代背景
- 班固,东汉扶风安陵人,字孟坚。班彪之子,博学能文。曾续父《史记后传》,因被诬私修国史下狱,但最终获释。明帝重其学,任兰台令史、迁为郎等职,并典校秘书,奉诏续成《汉书》。
- 时代背景是在西汉末年和东汉初年之间,社会动荡不安,楚汉相争时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蒯通四处游说,影响深远。
2. 主要人物介绍与关系
- 蒯通:原姓蒯,范阳人,本名不详,号武信君。楚汉之际,以游说著称。与徐公的对话中,他自称是范阳百姓,对徐公即将去世表示哀悼。同时,他也向徐公预言赵王将会战胜。
- 伍被:字子胥,江都县人。在刘邦称帝后,因谋反而被杀。
- 息夫躬:字子微,东海郡人。曾因事牵连而入狱,后来被免罪。
3. 原文节选与译文
”`latex
\text{原文}:“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n \text{译文}:“我范阳的百姓蒯通,私下里担心您快要死了,特地前来吊丧。”\n \text{原文}:“\text{传·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 \n \text{译文}:“汉书·传·蒯伍江息夫传” \n \text{原文}:“【说明】本传叙述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等人的事迹。” \n \text{译文}:“汉书 · 传 · 蒯伍江息夫传” \n \text{译文}:“虽然如此,贺公能够因为通而得生。” \n \text{原文}:“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余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甚众。 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 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 此通之所以吊者也。” \n \text{译文}:“徐公再拜答道:‘你为什么要来慰问我呢?’通回答说:‘你当了十多年的地方官,杀了很多无辜的人,残害孤儿,斩断了别人的手脚,脸上刺字。你的这些行为让慈父孝子们都不敢向你下手,害怕的是秦国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国的法律不再执行了,那么慈父孝子们就会纷纷用刀砍向你的肚子,以此来报复你的罪恶,为你报仇。这就是蒯通所说的来慰问你的原因。” \n \text{原文}:“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可乎? ’彼将曰:‘何谓也?’” \n \text{译文}:“赵武信君不了解蒯通的为人,派人去打听他的生死情况。蒯通见到武信君后对他说:‘如果一定要取得胜利之后才去占领土地,攻取城市之后再去占领它,我认为那太危险了。 如果采纳我的计划,不经过战斗就能占领土地,不去攻占城市,只发一纸文书就能把各地平定下来。’武信君问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n \text{原文}:“足下为令十余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甚众。 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 今天下大乱,秦政不施,然则慈父孝子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 此通之所以吊者也。” \n \text{译文}:“你已经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了,杀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残害孤儿,斩断了别人的手脚,脸上刺字。你的这些行为让慈父孝子们都不敢向你下手,害怕的是秦国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国的法律不再执行了,那么慈父孝子们就会纷纷用刀砍向你的肚子,以此来报复你的罪恶,为你报仇。这就是蒯通所说的来到你这里慰问的目的。” \n \text{原文}:“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可乎? ’彼将曰:‘何谓也?’” \n \text{译文}:“徐公再次行礼道谢说:‘你怎么来慰问我呢?’蒯通回答说:‘武信君不知道你的为人,派人去打听你的生死情况。你见到武信君之后对他讲了这番话:‘如果一定要取得胜利之后才去占领土地,攻取城市之后再去占领它的话,我认为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采纳我的建议,不经过战斗就可以占领土地,不去攻占城市,只需一纸文书就可以把各地平定下来。’对方将领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n \text{原文}:“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 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 不攻而下城, 传檄而定千里, 可乎?”’彼将曰:‘何谓也?’” \n \text{译文}:“徐公再拜说道:‘你为什么要来慰问我呢?’蒯通回答说:‘武信君不知道你的为人,派人去打探你的死活。你见到武信君后对他说:‘如果一定要取得胜利之后才去占领土地,攻取城市之后再去占领它的话,那么我认为那是极其危险的。 如果按照我的办法来行动, 不经过战斗就能占领土地, 不用攻打也能夺取城市, 只需一张文书就能使各地平定下来。’对方将领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呢?’” \n \text{原文}:“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赵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问其死生, 通且见武信君而说之曰:‘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而后下城,臣窃以为殆矣。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 不攻而下城, 长驱直入,传檄而定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