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君者,王美人兄也,后封为盖侯。邹阳留数日,乘间而请曰:“臣非为长君无使令于前,故来侍也;愚戆窃不自料,愿有谒也。”长君跪曰:“幸甚。”阳曰:“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天下无有,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爰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累卵,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惧然曰:“将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臧怒,无宿怨,厚亲爱而已,是以后世称之。鲁公子庆父使仆人杀子般,狱有所归,季友不探其情而诛焉;庆父亲杀闵公,季子缓追免贼,《春秋》以为亲亲之道也。鲁哀姜薨于夷,孔子曰‘齐桓公法而不谲’,以为过也。以是说天子,侥幸梁事不奏。”长君曰:“诺。”乘间入而言之。及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
贾邹枚路传(节选)
长君者,王美人兄也,后封为盖侯。邹阳留数日,乘间而请曰:“臣非为长君无使令于前,故来侍也;愚戆窃不自料,愿有谒也。”
译文
长君是王美人的哥哥,后来被封为盖侯。邹阳在王美人家停留了几日,趁空儿请求道:“臣非为长君不能在君王面前有所行动,所以来到王美人家中做客;我愚昧憨直,不敢自量,希望能有求教的机会。”
赏析
此句通过对话形式描绘了邹阳与长君的关系以及他来访的目的,体现了邹阳对长君的尊重和愿意为其出谋划策的态度。同时,邹阳的言辞透露出他虽有才能但缺乏自信,这反映了当时士人常有的自卑心理。
长君跪曰:“幸甚。”阳曰:“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天下无有,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爰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累卵,窃为足下忧之。”
译文
长君跪拜道:“承蒙你的教诲,我深感欣慰。”邹阳说:“我听说长君的弟弟受到后宫宠爱,天下无人能及,然而您的行踪却常不遵循常理。如今爰盎的事情即将败露,梁王恐怕会遭到惩罚。这样一来,太后就会因您的所作所为而悲痛欲绝,无法发泄愤怒情绪,还会在朝中大臣面前对您咬牙切齿、冷眼相待。我感到十分担忧,长君的处境危险如同站在悬崖边一样,我真心为您感到忧虑。”
赏析
此段通过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揭示了邹阳对长君安危的深切关注和担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政治局势的敏感洞察。通过这种对话形式,不仅传达了他的担忧,也增强了叙述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
长君惧然曰:“将为之奈何?”
译文
长君恐惧地说:“我将怎么办呢?”
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臧怒,无宿怨,厚亲爱而已,是以后世称之。鲁公子庆父使仆人杀子般,狱有所归,季友不探其情而诛焉;庆父亲杀闵公,季子缓追免贼,《春秋》以为亲亲之道也。鲁哀姜薨于夷,孔子曰‘齐桓公法而不谲’,以为过也。以是说天子,侥幸梁事不奏。”
译文
邹阳继续说:“长君如果能够精诚地替皇上说话,那么就不会让梁国的事败露,长君一定会牢固地与太后结盟。太后对长君有深厚的恩德,这种恩情深入骨髓。而且长君的弟弟得到了两位皇帝的宠爱,这是坚如磐石的情谊。还有延续国家生存、接续帝位的大功,他的德行遍布天下,名声流传无穷,希望长君深思熟虑。从前舜的弟弟象一直把杀害舜当作自己的事,等到舜当了天子,就把象封在了一个小地方。仁慈的人对他们的兄弟们,没有愤怒的情绪,没有宿怨,只看重亲情而已,所以后世都称赞这种做法。《春秋》记载鲁国的公子庆父派仆人杀了子般,最终的案件有了结果,季友没有探究事情的原委而诛杀了庆父;庆父杀死了闵公,季子从容追回并免去了罪犯的责任,这就是《春秋》所说的“亲近亲人的原则”。鲁哀姜去世在夷这个地方,孔子说‘齐桓公行事有法度而不狡猾’,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用这种方法来说服天子,侥幸梁国的事情不向朝廷报告。”
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展示了邹阳的智慧和远见。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邹阳强调了忠诚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反映了邹阳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敏锐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