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从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诌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所以愤于世也。

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

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

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爰盎等皆建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

《汉书·传·贾邹枚路传》:直言与权谋

在《汉书》的篇章中,《贾邹枚路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揭示了古代政治中的一条重要脉络。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奋斗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政治体制下贤能与愚钝较量的真实写照。

贾山,一名颍川人,他的祖父是战国时期魏王的博士弟子,但他自己并非纯粹的儒家学者。《汉书》中的他,虽然涉猎广泛,但不专精于某一领域,更像是在各种思想之间游走的杂家。他的言行中,透露出一种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挑战传统束缚的精神。

汉文帝时期,贾山借秦为喻,上书谏言,其言辞激烈直切,反映了他对时政的深刻洞察。他没有因为直言进谏而遭受死亡之诛,这种勇气值得赞赏。他的直言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责任感和担当,也显示了他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无畏和坚定。

邹阳,同样在《汉书》中有记载,他以文辩著称,曾察觉到吴王刘濞的阴谋叛乱,但未被采纳。他选择离开吴地,前往梁国,最终成为梁孝王的门客。邹阳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乱世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人格是多么重要。

枚乘则是通过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吴王刘濞图谋叛乱,并上疏进谏。虽然他的建议未被采用,但他的行为已经展示了一位士人的担当。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对个人最大的考验。

路温舒,初学律令,却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在宣帝尚德缓刑的政策背景下上书谏言,指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这不仅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对时代风气的批判。他的直言不讳,虽然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也展现了他不畏权势、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

《汉书·传·贾邹枚路传》不仅仅是一段历史,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心的向往。在这面镜子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勇于直言、敢于挑战权威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和正义。

通过对《汉书·传·贾邹枚路传》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贾山的直言进谏,还是邹阳、枚乘等人的不同尝试,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理想和追求。《汉书》不仅是历史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